-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宗元胸怀大志却政坛失意古今有成就者,无不坎坷,但坎坷的形式各有不同:陶渊明不能忍受为五斗米折腰而躬耕归隐;苏东坡在入朝与远谪的起伏中,悟透人生的荒凉;还有人经历的是长夜漫漫的悲剧,历尽痛苦……将这样的苦难尝到极致的,也许就要算唐朝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了。从一个活跃在中唐政坛的青年才俊,陡然跌落为长居蛮荒之地的“囚徒”,他何以自处?又何以令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才学升华到如此高的境界?这是柳宗元让我们永远不能停止探寻的问题。 祖辈曾是皇亲国戚 柳宗元出身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氏。唐朝人喜欢说自己先世出于高门,许多是不能相信的,但柳宗元的家族却是货真价实的门阀贵族。北朝时期,黄河以东地区的柳氏,就与薛氏、裴氏一起,并称“河东三著姓”。 唐朝立国后,柳氏也被皇室倚重。唐高宗李治一朝(公元649年—683年),柳家光在尚书省(相当于国务院)同时做官的就达20多人,权倾一时。 但也就是在高宗时期,柳家开始走向衰败。当时,柳宗元的高伯祖(与柳宗元之高祖子夏为兄弟)柳奭(音同“是”)是高宗的宰相,高宗第一任皇后王皇后是柳奭的外甥女。后宫斗争中,王皇后败于武则天,柳宰相也受到牵连,先是被贬,后来干脆被诛杀。武则天上台主政后,打击旧姓,柳氏从皇亲国戚降为普通人,仅剩下良好的家风不绝如缕。 柳宗元的老朋友韩愈,说柳宗元正直、真诚,不计利害,为理想奋不顾身。柳宗元的这种品性正遗传自他的父亲柳镇。柳镇曾在晋州(今山西省境内)做官,他的上司是个粗暴而嗜杀的武夫,官府里的人都不敢得罪他。看到无辜受刑的人快要被打死时,只有柳镇会去据理力争,甚至亲身为无辜者抵挡鞭笞棍棒,即使上司暴怒也毫不退避。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也出身世家,通晓诗书,文采不凡。柳宗元4岁时,父亲孤身在外,卢氏带着孩子们暂住长安西郊乡下。家中没有书籍,她就背诵口授。 稍大一些,柳宗元开始跟着在外地做官的父亲游历,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文采。十一二岁时,他随父亲在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李兼的幕府中生活了一段时期。李兼幕府中人才很多,像当时著名的文人权德舆、杨凭都在其中。柳宗元在父辈的圈子里,已经受到瞩目,被看成是“童子有奇名”者,杨凭还将9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公元789年,柳镇担任殿中侍御史,是个监察部门的小官员,却在审理案件时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宰相窦参,被陷害而贬到蘷州(今重庆市奉节县)。17岁的柳宗元为父亲送行,走了近百里,依依不舍,而刚强的父亲,只对儿子说了一句“吾目无涕”,就踏上了远去的道路。 胸怀大志却政坛失意 公元792年,陷害了柳镇的窦参获罪贬死,陆贽为相,气象更新,柳镇冤案昭雪,柳宗元也在第二年中了进士。又过了5年,他考中博学鸿词科(由吏部,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所举行的人才选拔考试),被正式任命为集贤殿书院正字,这一年他才26岁。 集贤殿书院正字,相当于皇家图书馆的校对员,是刚入流的小官。按唐朝惯例,进士出身,授正字,然后出任京畿的县令、县尉(相当于县长、县公安局长),再回中央做官,是仕途上的快车道,柳宗元在集贤殿书院正字任上3年期满,就调补为京畿地区的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县尉,无疑是踏上了升迁的捷径。 实际上他并未到任,由于才华出众,柳宗元被留在京兆府(相当于首都市委)负责文书工作。同时,他也活跃在长安才俊之士的圈子里,与刘禹锡、韩愈等一批俊彦之士,友情甚笃。这批青年才子胸有大志,常在一起针砭时弊。公元803年,柳宗元刚满31岁,调任监察御史里行(相当于国家监察部高级官员助理),走入了朝廷决策中心,好友刘禹锡等3人也同时被晋升。这期间,柳宗元开始与王叔文结交。王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很有政治抱负。他棋艺精湛,曾在东宫陪当时还是太子的唐顺宗下棋,因帮助太子在复杂的宫廷斗争里站稳脚跟而深受信任。王叔文善于结交,到处为太子物色人才。柳宗元及其朋友们与王叔文政见相近,都成了他倚重的力量。 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顺宗顺利登基,着手进行改革。柳宗元此年升任礼部员外郎(相当于文化部兼教育部高级官员)了,在王叔文的带领下,他们这批年轻官员迅速推行新政,惩办贪官酷吏,整顿财政,抑制藩镇,打击宦官,雷厉风行,据史书记载,这些新政令“百姓相聚欢呼大喜”。唐顺宗的年号是“永贞”,这场革新史称“永贞革新”。 然而,官场一旦腐朽,其衰亡就成为必然——大唐王朝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到后期,王叔文等人遇到的强力反弹便可想而知。尤为不幸的是,如果顺宗是个清醒健康的皇帝,多少还可以给他们倚靠,不幸顺宗在即位前一年(公元804年),突然中风,无法言语,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朝廷百官对王叔文等人擅权的猜疑,自顺宗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中断过。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打压的宦官、藩镇以及不满的朝臣,迅速集结成反对力量。太子李纯,则逼迫顺宗禅让,自己即位,这就是/html/History/index.ht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