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立医学院的创办和发展 湖北省立医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6年在武昌昙华林创办的湖北陆军军医学堂,学制6年,首批招生60人,1909年停办。 1913年复建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不久后因故再次停办。 1921年9月,湖北陆军军医学堂毕业生、留德医学博士陈雨苍从德国学成归来,奏准北京教育部,获部分庚子赔款,在武昌两湖书院旧址续办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1924年秋,私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入,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并建立实习医院。1926年冬,并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设有医科医学系和药学系。1927年底,武昌中山大学停办。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后,停办医科,原省立医科大学师生分别转入国立同济大学及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原实习医院扩充后成立湖北省立医院。 1937年,教育部计划与湖北合办“国立武昌医学院”,不久,抗战爆发,教育部遂将“国立武昌医学院”筹备费16万元移作“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费,湖北的高等医学教育因战争再次失去了恢复的机会。 抗战爆发后,湖北医药人才严重缺乏,形势迫切需要恢复高等医学教育,以便为流亡学生提供继续就学的机会,为战后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1941年冬,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湖北宜都人朱裕璧先生,应湖北省民政厅热心于医学教育人士的诚聘,在留德同学及原省立医科大学一批校友的支持下,回湖北筹建医学院。 1942年8月,筹备处正式成立,朱裕璧为筹备处主任。 1943年2月,筹备处先后接办湖北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和湖北省卫生人员训练所,合并为医学院的附属机构,并确定以护校原址(恩施土桥坝沙湾)作为医学院院址(现为恩施州畜牧局所在地)。 1943年5月14日,湖北省立医学院正式宣告成立,朱裕璧为首任院长。8月,学校开始招生,学制6年。10月初,本科医学专业首届27名新生入学,10月12日举行开学典礼,并定这天为建校纪念日。 1998年12月,为庆祝建校55周年,原湖北医科大学与恩施市卫生局在学校沙湾旧址立起了一面建校纪念碑。 抗战结束后,学校于1946年初迁往武汉,全校师生迁至原两湖书院和湖北省立医科大学的旧址。 1949年11月下旬,学校由“湖北省立医学院”更名为“湖北省医学院”。1950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任命朱裕璧教授为湖北省医学院院长。 1953年4月,学校由教育部主管改为卫生部主管。同年9月12日,中南卫生部宣布学校由“湖北省医学院”更名为“湖北医学院”。 1954年7月,学校从两湖书院旧址迁至武昌千家街。1957年8月,学校又从武昌千家街迁至武昌马王店、高家湾一带(武汉大学医学部现址)。 1993年1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1996年,湖北医科大学校名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 * *   朱裕璧(1903-1986),字楚珍,湖北宜都人,湖北省立医学院的创始人和首任院长(1943-1958)。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