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概论 1.运动系统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3)锥体外系损害的临床表现 (4)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系统 (1)浅感觉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2)深感觉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第一节 运动系统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一)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 上运动神经元起自中央前回运动区、运动前区及旁中央小叶皮质的大锥体细胞→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与皮质延髓束下行→内囊膝部及后肢的前2/3→ →皮质延髓束在脑干不同平面上交叉(舌下神经核及面神经核下部为对侧支配,其余为双侧支配)止于对侧的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脊髓束再经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在锥体交叉处大部分神经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陆续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支配效应器运动。 (二)临床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瘫又称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即中央前回运动区大锥体细胞及下行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延髓束)病变所致。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病灶对侧瘫痪。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急性严重病变出现脊髓休克,肌肉牵张反射受抑制呈现软瘫,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可持续数日或数周。 深反射亢近见于: A.后根受损 B.前角受损 C.肌肉病变 D.脑或脊髓损害 E.后束受损 [答疑编号500841010201] 『正确答案』D 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 A.脊髓反射弧的损害 B.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 C.基底节受损 D.锥体束损害 E.脑干网状结构损害。 [答疑编号500841010202] (三)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定位诊断(图2-9-1-2) 1.皮质运动区局限性病损导致对侧单瘫,刺激性病灶引起对侧躯体相应部位局灶性抽动发作 2.皮质下白质为皮质与内囊间投射纤维形成的放射冠,可导致对侧不均等性偏瘫。 3.内囊运动纤维最集中,引起三偏征,内囊膝部及后肢前2/3受累引起对侧均等性偏瘫(中枢性面瘫、舌瘫和肢体瘫),后肢后1/3受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视辐射受累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图2-9-1-3)。 4.脑干一侧脑干病变产生交叉性瘫痪即病灶同侧脑神经瘫,对侧肢体瘫及病变水平以下脑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瘫。例如:①Weber综合征:病灶侧动眼神经瘫,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②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灶侧展神经、面神经瘫,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舌下神经瘫,为脑桥基底部外侧病损;③Foville综合征:病灶侧外展神经瘫,双眼向病灶凝视麻痹,对侧偏瘫,为脑桥基底部内侧病损,常见于基底动脉旁正中支闭塞;④Jackson综合征:病灶侧周围性舌下神经瘫(伸舌偏向病灶侧、舌肌萎缩),对侧偏瘫,延髓前部橄榄体内侧病损,多因脊髓前动脉闭塞所致。 左侧偏瘫、右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右面神经周围性麻痹时,病变部位在 A.右内囊 B.右中脑 C.右桥脑 D.右延髓 E.左延髓。 [答疑编号500841010203] 5.脊髓①半切损害:病变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痉挛性瘫痪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病损同节段征象常不明显;②横贯性损害:脊髓损伤常累及双侧锥体束,出现受损平面以下两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完全性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颈膨大水平以上病变出现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颈膨大病变出现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胸髓病变导致痉挛性截瘫;腰膨大病变导致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下运动神经元瘫又称弛缓性瘫痪。是下运动神经元即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病变所致。 (一)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 (二)临床表现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萎缩早期出现,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和失神经电位。 弛缓性瘫痪与痉挛性瘫痪的鉴别见表2-9-1-1。 (三)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定位诊断 1.前角细胞: 瘫痪呈节段性分布,,慢性者因部分损伤的前角细胞受病变刺激出现肉眼可识别的肌束震颤或肉眼不能分辨而仅肌电图上可见的肌纤维颤动,无感觉障碍。 2.前根: 呈节段性分布弛缓性瘫痪,可伴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 3.神经丛: 引起单肢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周围神经: 瘫痪分布与周围神经支配区一致,可伴相应区域感觉障碍。 三、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有机化学 实验八 正溴丁烷的制备.doc
- 2013年有机化学二.doc
- 2013年最新高中精品化学教学课件: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三章第二节 醛.ppt
- 2013年杭州市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doc
- 2013年沈阳药科大学自学考试4月份有机化学复习题答案.doc
- 2013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院校平行投档分数线(文科).doc
- 2013年法律法规比赛试题 2.doc
- 2013年河南省初中毕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配和答案.docx
- 201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1—3节 练习(含答案).doc
- 2013年浙江省宁波地区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七:归纳猜想型问题(一).doc
- 201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五):酸和碱、盐、化肥、化学与生活.doc
- 2014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doc
- 2014年佛山普高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doc
- 2014年人教版__四边形的认识.ppt
- 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分类解析 考点15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包括溶液的酸碱度).doc
-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汇编:多边形与平行四边形.doc
-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汇编:梯形.doc
-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解析汇编:25_矩形菱形与正方形.doc
- 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解析汇编:25_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精简版.doc
- 2014年七上生物中考试题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