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例复习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正反比例复习课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六年级 相关领域 数与代数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日期:2013.1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正反比例”的内容是隶属于代数的初步范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是孩子们接触函数思想的开始,使学生从常量的世界进入到变量的世界,即思维从静止走向运动,从离散走向连续,从运算走向关系。函数思想的早期渗透,可以使学生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而且在变化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需要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变化趋势及其运动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布鲁纳的发现法理论认为:教师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而复习课正是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分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经历知识再次建构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亲自整理、辨析、提升等过程,帮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初步渗透函数思想、真正成为发现者。 教学背景分析 对于《正反比例》的内容,具体来讲它是数与代数领域中代数初步中的一个部分。首先进行了教材的横向比较:我发现人教版是以问话的形式引发思考;京版注重对正反比例关系的抽象和概括;北师版注重用多重方式表示正反比例关系,并且在教材编排上凸显了对这一内容的重视。正反比例的内容是小学阶段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实整个小学数学学习无不渗透着函数思想,可以说:凡是有“变化”的地方都蕴含着函数思想。因此学生们在学习正反比例关系前,是有知识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知识,还学习了多种数量之间的关系等等,后续到中学还要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相关知识…所以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的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正反比例关系,积累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为后续学习积累、铺垫。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怎么样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情进行了了解和分析:首先根据文字叙述,判断下列两个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其次根据表格、图像进行判断;最后是了解画图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结合具体的数据我发现:绝大多数正确率都在80%、9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还复习什么呢?他们真的理解吗?这时判断题的第5小题引起了我的注意,错误率达到30%,30%意味着是群体认知问题了!于是让我再次走进了孩子们,对这些孩子进行了个别访谈,当问到“对于这样的判断,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时?”有的学生说 “不用看图像,记住公式就可以了,是除法的就是正比例,是乘法的就是反比例。”还有的同学说“看图像也可以,是直线的就是正比例,是曲线的一般都是反比例。”多么直白的解释呀!看来,学生要么只凭记忆判断,形成了思维定势;要么只关注二者之间积或商关系,而忽略了还需要有一个不变的条件存在。说明他们不理解图像所表示出的真正含义。图像是由一个一个的点连接而成的,线中的每一个点表示的都是一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只有点与点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样的变化规律,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植入心底。说明在“正确”的背后真的隐藏着“假理解”!由此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 首先,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有难度!反思我们的日常教学,面对这种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不会怎么办?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练!多练!再练!于是“正确结果”显现出来了。这就告诉我们在具体的复习中有必要做好“温故知新”,温故就是在教学中再次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知新就是沟通、辨析正反比例之间的异和同,并能根据变化规律进行判断,预测变量的发展趋势,建立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在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达到由关注结果到关注知识内涵和方法的过渡,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渗透函数思想,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整理、辨析发现、举例说明等丰富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不同方式表示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并根据变化规律判断发展趋势,建立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 渗透函数思想,发展抽象思维。 (二)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正反比例的关系。 教学难点:多重方式表示成正反比例的量,并根据变化规律判断发展趋势,建立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分类整理,沟通联系。 呈现八组变化的量,根据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3.集中交流分类整理过程。 (1)将非正反比例剥离出来。 (2)将正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