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问”与“答”的特点课件.pptVIP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问”与“答”的特点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浙江卷近四年的情况 04年考的是《菩萨蛮·李白》,内容是炼字、表达技巧的理解。 05年考的是《齐安郡中偶题·杜牧》《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内容有诗歌的内容、意象、表现手法、情感。 06年考的是《[正宫]叨叨令·无名氏》,内容有意象、思想感情。 07年考的是《乌衣巷·(唐)刘禹锡》《人月圆·(金)吴激》《[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内容有意象、所表达的感情、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问”与“答”的特点 一、?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1.设问方式:(2007 浙江卷诗歌鉴赏第2问)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特色。 2.设问变式: ①(2007 山东卷诗歌鉴赏第1问)诗的前二句,有版本做“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思路:①用一两个词点名语言特点。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组织:①(点名特点)刘禹锡诗含蓄深沉。(具体分析)诗文通过对野草野花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斜阳参照映衬在败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表现情感)抒发作者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②(点明特点)温婉悲凉。(具体分析)词中引用三个典故:“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江州司马,青衫泪湿”,(表现情感)抒发了作者亡国隐痛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不胜俯仰悲惨之苦。 ③(点明特点)明快直露。(具体分析)词中用“燕子”年年寒暑来去搬家的特点和新旧王朝走马灯似的描写,(表现情感)抒发作者对各朝各代不断兴衰更替的感怀。 二、? 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 1.设问方式:这首(两者)使用了怎样(那种相同)的表现手法?或某诗(某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的特点? 2.设问变式:①用填空形式直接让考生回答表现手法(2007北京卷12题第1问:《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②诗人是如何(怎样)表现(抒发)这种(怎样)情感?③请从某角度对这首诗(词)作赏析。 解答思路:①明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具体诗句对这种手法进行阐释。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这两首是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组织:(明示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的手法。 (具体分析)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表现情感)表现作者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享乐的鞭挞。 (具体分析)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草丛生,宫殿荒凉。(表现情感)表现作者对王朝兴衰的感叹,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 三、? 分析古诗的炼字技巧 1.设问方式:某联中最精炼最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设问变式:①结合全诗,评析某联中某字的艺术效果。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解答思路:①指示精炼传神之字或做出判断。 ②展开联想分析该字描述的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组织:(明示该字)第三联上下两句最精炼传神的字分别是“明”和“出”。 (展开分析)诗人在这里用“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后冲淡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嗅出,极富层次感。 (点出意境)所以“明”字衬托出田野的广阔,“出”字更增添一番灿烂而突兀的效果。 四、? 分析古诗的意境 1.设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描绘)一种怎样的意境(情景)? 2.设问变式:这首诗“某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表达式人怎样的感情)? 解答思路: ①用1到2个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中描绘的画面。 ③分析艺术效果或作者思想情感。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组织: (概括特点)“一时放春入”写出了春色满园,春光浓重的特点。 (再现画面)“放春入”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雨后开帘春光浓重,扑面涌入房间的新奇画面, (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欢迎和亲密态度及欣喜之情。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