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车身数模审核规范20160817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车身数模审核规范20160817讲述

装焊白车身数模审核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焊装白车身数模定位、安装与配合、焊接性、涂胶工艺、门盖、制件结构的审核方法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焊装白车身数模审核。 定位审核 车身定位孔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定位孔轴线与所在面保持垂直; 定位孔直径应形成标准,一般采用φ8 mm、φ10 mm、φ12 mm、φ15 mm、φ18 mm、φ 20 mm、φ25 mm, 特殊可采用φ6 mm,使孔的尺寸保持一致; 孔间距 [a] /零件长度[L]≥0.6; 同一制件定位孔轴线方向保持一致,所在平面与车身坐标系平行。特殊情况下,所有定位孔方向要进行坐标旋转,方向尽量保持一致,以提高车身精度; 一个制件原则上应有两个定位孔,特殊情况如采用一个定位孔需增加定位面以保证完全控制6 个自由度; 关键定位孔应采用凸台形式,保证定位孔强度,防止定位孔变形。(板厚≤1mm必须增加凸台) 定位孔与钣金件间隙要求 定位孔与钣金件间隙要求如下(见图2): 优先选取:a≥4+1/2×d×tan(60°); 特殊为:a≥4+1/2×d×tan(45°)。 a——钣金件和定位孔之间距离 ;d——定位孔直径。 定位孔与钣金件间隙要求 定位面要求(见图4) 定位面间距[x,y]/总长度[X,Y]≥0.6。 定位面要求 定位基准面要在充分考虑零件的形状特征后确定,即考虑零件的成形性、零件贴合面的长度、零件的上料顺序及方便性,确定夹具的主定位基准面;考虑组合件的特征,确定焊接辅助用的副定位基准面。 定位面尽量不设置在零件形状发生变化的位置上,一般设计在强度好,不易回弹的部位;且定位面应设计在比较空旷的部位,要让开焊钳通道。 安装与配合审核 保证零部件相互配合及安装时无干涉现象。 R圆角配合要求 为了避免制件成型问题造成R角干涉、制件不贴合,采用以下要求(见图6): R1<15 mm时:R2≥R1+2 mm; 15 mm≤R1≤30 mm时:R2≥R1+3 mm; R1>30 mm时:R2≥R1+5 mm。 R圆角配合要求 销支架与制件间隙要求 销支架与制件翻边末端距离应在5 mm以上: 定位孔尺寸 ≤ Φ20 mm,孔轴线距离制件边缘≥15mm; 定位孔尺寸 > Φ20 mm,孔轴线距离制件边缘≥孔半径+5mm。 d——销支架宽度;L——制件与销支架之间距离。 销支架与制件间隙要求 制件装配审核要求 装入钣金件时初始状态要求 当A件装入B件时装件轨迹应保证有5 mm的间隙,见图8。 装入钣金件时初始状态要求 制件装配导向尺寸 U型制件或总成垂直装配时,两搭接面应为斜面,否则要有R角进行导向避让,避免装配干涉,导向尺寸。 制件装配时导向尺寸 零件配合面的要求 降低零件过剩的配合:d≥ 2 mm(优先),d≥ 1.5 mm(特殊) ,见图10。 零件配合面的要求 螺栓装配时钣金件同气扳机之间的间隙要求,见图11。 d≥R(套头半径)+ 2 mm(间隙)+ 2 mm(螺母旋转),套头半径根据实际选用套头样式进行分析。 螺栓装配时钣金件同气扳机之间的间隙要求 在进行螺接时,枪体和相关制件不能有干涉,应保持距离为5mm以上 干涉,不满足要求 枪体距离制件≥5mm 圆角末端同翻边末端之间距离要求 圆角末端同翻边末端之间距离d≥3 mm,见图12。 圆角末端同翻边末端之间距离要求 活装件安装要求 活装件在安装过程中确保装具的可实用性,从而保证活装件精度及一致性: 活装件定位孔与相关制件定位孔轴线平行,且孔面应为平面; 活装件定位面与相关制件定位面应为平面。 制件与凸焊螺母间距要求 制件与凸焊螺母最小距离:d≥(R+3)mm(R为螺母外接圆半径)。 制件与凸焊螺母间距要求 无配合关系钣金件最小间隙要求 相接近的两钣金件最小间隙控制在3.0 mm以上。 无配合关系钣金件最小间隙要求 焊接性审核 为了在生产中保证焊点或焊缝达到足够的设计强度和最佳质量、成本比率,要求每个焊点都具备良好的焊接工艺。在开展这项工作的研究时,一定要考虑焊接设备的尺寸范围,电极或焊枪空间要求以及工件的可接触性。 分析焊点焊接性时遵循的原则如下: 焊钳电极头夹紧制件时,电极头轴线方向垂直于待焊工件焊接法兰边(焊接面); 焊钳导电部分距离其它导电体的距离: 人工焊接距离≥10 mm; 机器人焊接距离≥5 mm。 焊钳通过孔的直径要求(见图15): 条件1: d<20 mm , D ≥Φ20 mm; 条件2:20 ≤d ≤40 mm ,D ≥Φ30 mm; 条件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