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座桥梁完整的设计计算书.
目录
第一部分 桥梁设计 1
第一章 水文计算 1
1.1原始资料 1
1.2 水文计算 3
第二章 方案比选 6
2.1 方案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锥型锚具) 6
2.2方案二: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 10
第三章 总体布置及主梁的设计 11
3.1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11
3.2主梁内力计算 12
第四章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 21
4.1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与确定 21
4.2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25
4.3截面强度验算 28
4.4预加内力计算 34
4.5主梁斜截面验算 35
4.6截面应力验算 41
4.7主梁端部的局部承压验算 46
第五章 下部结构的计算 50
5.1盖梁的计算 50
5.2桥墩墩柱计算 57
5.3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计算 59
第二部分 英文翻译 62
Reliability analysis : 62
可靠性分析 73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 桥梁设计
第一章 水文计算
1.1原始资料
1.1.1水文资料:
浑河发源于辽宁省新宾县的滚马苓,从东向西流过沈阳后,折向西南,至海城市三岔河与太子河相汇,而后汇入辽河。浑河干流长364公里,流域面积11085平方公里。本桥位上游45公里的大伙房水库,于1958年建成,该水库控制汇流面积5563平方公里,对沈阳地区的浑河洪峰流量起到很大的削减作用。根据水文部门的资料,建库前浑河的沈阳水文站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位11700立方米/秒,建库后百年一遇推算值为4780立方米/秒。浑河没年12月初开始结冰,次年3月开始化冻。汛期一般在7月初至9月上旬,河流无通航要求。桥为处河段属于平原区次稳定河段。
1.1.2设计流量
根据沈阳水文站资料,近50年的较大的洪峰流量如下:
大伙房水库建库前
5550立方米/秒
3700立方米/秒
1939年 3270立方米/秒
1942年 3070立方米/秒
1947年 2980立方米/秒
1950年 2360立方米/秒
1951年 2590立方米/秒
1953年 3600立方米/秒
3030立方米/秒
大伙房水库建库后
2650立方米/秒
2090立方米/秒
2090立方米/秒
2200立方米/秒
2160立方米/秒
根据1996年沈阳年鉴,浑河1995年最大洪峰流量4900立方米/秒(沈阳水文站)为百年一遇大洪水。1995年洪水距今较近,现场洪痕清晰可见,根据实测洪水位,采用形态断面计算1995年洪峰流量为5095立方米/秒,与年鉴资料相差在5%之内。故1995年洪峰流量可作为百年一遇流量,洪水比降采用浑河洪水比降0.0528%。
经计算确定设计流量为Qs=4976.00立方米/秒,设计水位16米。
1.1.3地质资料:
一、自然地理
本桥址区地处浑河流域的冲击平原,地势较平阔。河水为季节性河流,主要受底下径流或大气降水所补给。汛期每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下旬,近几年,尤其是2000年河水位历史少见的下降,以致影响工农业、甚至民众生活用水。本区于北寒温带气候类型,为类型冻土区,冻结深度1.40-1.45米。冬季漫长,气候比较干燥;春秋较短,稍较温湿,宜植被生长。
二、大地构造
桥地区正位于走向北东、倾向北西二界沟断裂上,此断裂南西至营口,北东至沈阳40公里,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抚顺-营口断裂相交。这兩断裂均属郯城-庐江大断裂带系统。二界沟断裂最后一次活动时期为白垩纪。
三、地层及岩性
桥址区地层,上部为第四纪厚6-11米的圆砾层,d2mm为70-80%;d20mm为32-37%,为卵石层。但通过桥位附近采砾场,从河底下6-7米深挖采处的砂砾中最大可达25-35cm,个别甚至达40cm左右。从实际使用地址资料出发,d80-100mm颗粒,一般未予计入百分含量内,且无代表性。
砾石颗粒,尤其稍大颗粒,岩石强度较高,无棱角,磨圆程度良好。其岩性或矿物成份由花岗岩类或砂页岩、石灰岩以及其他暗色矿物构成。砾石层底或风化岩顶面标高自南而北为2.8米-4.9米,由低而高坡形上升,高差2.1米左右,但由于钻孔间距较远,不知其间有无起伏。
砾石层下部为前震旦纪花岗岩,上部为全风化,下部为强风化或局部全风化。上部为散体状,下部为碎石状且散装体。
1、圆砾:褐黄色或褐灰色,d2mm为73-80%,松散,其间含粗砾砂薄层。砂砾颗粒强度较高,软弱颗粒含量较少。drp=15.5mm,d95=73.1mm,d10=0.77mm,CU=73.1,,。
2、圆砾:褐黄色或褐灰色,d2mm为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