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满井游记新人教版
满井游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词汇。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3、学习本文作者准备生动,层次分明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4、理解作者抓住特点表现初春景象的写法及其渗透的作者的感情。
5、通过学习这篇小品文应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
在的美。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的借景抒情。 2.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查询、搜集、整理作者袁宏道的相关资料和其他作品,准备课堂交流。
教师:
准备相关的图文资料,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1、《满井游记》虽是一篇小品文,但生字却不少,要注意正音。
2、作为自读课,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会作者所抒之情,所写之景。
3、文中几处不易理解的句子,是学生疏通文意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帮助,学生可继续采用 “增”、“删”、“移”、“驾”、“换”的方法疏通文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导入新课 同学们,早春三月,在祖国南方早已是百花盛开,花田锦簇,我国北方是什么样子呢?只要你走出家门,步入野外,仔细观察,就会看到一派别有洞天的景象。不信,请读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看他描绘了怎样一幅清新,秀美的北方郊外早春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满井游记》。 用精彩美文导入,增强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 一、回忆学过的作者袁宏道的知识:
教师及时进行补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官等,中间两度告归。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有《袁中郎全集》
二、本文背景: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写于此时。
三、检查预习:
生字词积累:
根据拼音写汉字。
燕(yān)地寒 花朝(zhāo)节 飞沙走砾(lì) 廿(niàn)二日
波色乍(zhà)明 倩(qiàn)女 靧(huì)面 浅鬣(liè) 泉而茗(míng)者 罍(léi)而歌 红装而蹇(jiǎn) 汗出浃(jiā)背
曝(pù)沙之鸟 呷(xiā)浪之鳞 堕(huī)事 恶(wū)能无纪
四、朗读
先配乐范读(大屏幕显示背景山水美景,体会文章的景物美),然后请学生放声自由朗读一遍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一到两遍,力争读熟
重点句子的朗读停顿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如\倩女之会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4、夫不能\以游堕事
生齐读,老师纠正错误
五、了解写景小品的特点:
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课上则深入浅出,在记叙上则简明生动。
六、解题:
关于满井:
明清两朝,满井是北京近邻的一个风景区,这个井的形状,明人王季重的《游满井记》说:“一亭函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故名。”《嘉庆一统志》说:“井经五尺余,清泉涌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
每逢早春三月,满井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文章。
七、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重点字、词、句。
重点句子
加强双基训练。
让学生从“面”上把握课文内容。
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让学生试着体会作者的感情,要带着“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要清晰,音韵要和谐,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要做到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
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把握重点内容。
培养学生的品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勾画出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可以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共同学习),文章虽有不少难解词语,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