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解读儿童心理成长(李群雄).ppt

  1.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阳解读儿童心理成长(李群雄)

解读儿童心理成长 ——儿童发展心理讲座 2013年10月6日 李群雄:中学副校长 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 博客网址:/u/79 QQ:617575128 导 读 一、精神胚胎 二、敏感期 三、儿童成长环境 四、爱和自由 一、精神胚胎 大自然赋予人类一个蕴藏好的礼物——精神胚胎。 弗洛伊德称之为生命力或者自我。 成长的阶段 0——3岁,婴儿期 3——6岁,幼儿期 6——12岁,童年期 12——18岁,青春期 家长或老师,了解滞后、模糊、甚至无知,这样,把教育放在极度冒险的位置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一种偶然性(不能掌控)。 我们通常只会看到眼前,为什么不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成长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不具备这样的思维呢? 什么叫成长 孙瑞雪老师将广州白云区华亭幼儿园与北京某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比较:同样5岁的孩子,华亭的女孩已经有少女的雏形了,而北京的孩子还像个小baby,后者没有得到足够的成长机会; 农村的孩子与城里孩子有时相差很大; 在主动性、灵活性、想像力、协调性、沟通与交际等方面,差异很大; 当心理的差距通过肉眼能看来出的时候,这个差距就已经太大了! 两个胚胎 与肉体同时降生的,还有一个精神胚胎; 肉体是10月怀胎孕育的;精神胚胎是0-6岁孕育的。 肉体和精神的明暗两条线路,我们通常对肉体的成长看得见,但对精神胚胎的成长没有感觉。 我们中国人认为儿童是零。“你很空,你什么也没有,你一切都要由成人来提供。”但事实上恰好相反。 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 意大利人,名震全球的女教育家。她发现了人类早期成长的秘密。 蒙氏教育到1915年已遍布欧洲,四十年代,风靡美国、加拿大、日本,目前90%的西方国家实行蒙台梭利教育。 孙瑞雪,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的精英。优酷视频网《爱与自由,平等与规则》。 孙瑞雪 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台梭利说:婴幼儿成长以前意识的成长与吸收为特色; 婴幼儿在前三年主要做的,就是破译其精神密码 。 精神胚胎与肉体分离 生命的前三年在做什么?破译密码,精神胚胎叫婴儿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破译多少,这个人的潜力就有多少。 破译不出来怎么办?那就很不幸,那里长成空白。举例:有人说自己没有“音乐细胞”。有没有可能长大了再破译?几率只有万分之一。 自我被分离之后,就如丢了魂魄,终生的愿望是要寻找本相,有可能一生都要在困惑中走过。有的人活着,却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了。心理学上叫做自我分离。心理治疗,就是帮他找到本相。 那个本相,是他生命的根本、智能无限的源泉。 精神本相 古代早有说法,中国人称为元神; 佛教里称为佛性; 民间则有个通俗的形象说法:魂魄。 喊魂:民间心理干预的办法,古代对心灵的关照方式,为孩子安神。 肉体与精神本相的统一 出现两个特征:敏感期和吸收性新知。 吸收性新知:有新知,孩子主动吸收,根本不要你管。 如孩子走路、说话等等,都主要不是大人教会的,而是他自己会的。 二、敏感期 敏感期婴幼儿创造自我的过程。 敏感期:专著地反复地做某一类事情,就是他的某个敏感期到了。某个敏感期过程中,孩子正在破译精神密码。 所有的呐喊都应该集中到一个核心点上:从一个人出生起,他是否拥有自己创造自我的机会! 感觉运动皮层 初生时,大脑只有一个部位是生长完善的,即感觉运动皮层。 启示:儿童的认知从感觉开始的。即通过感觉来学习,通过活动来开启心智; 儿童用生命本身接通外界 随便遇到什么,儿童都先用感觉拥抱它,呆在它的最核心; 通过感觉获得的东西,就会变成一个人的血液和细胞,内化为血肉。 实际上,有些人的感觉没有感觉,或是感觉力很差,我们现在的教育不让孩子从感觉入手学习。 口授意味着迫害 在国外,法律规定0-6的儿童不可以用口授讲课; 宇宙间万物各有形体特色,因而能唤醒人的思想和灵魂; 卢梭:注重感觉才可以让儿童成为真实的人、统一的人,而真实的人才可以靠近真理。 感觉推动你达到至爱、至善、至美的境界。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是我们的智能工具—手,一是心灵的工具—眼睛 充分让儿童活动,让他的手不停地动,动!动!动!他将来就很聪明; 有的家长只要孩子读书,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这是十分愚昧的做法,这等于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心灵手巧,反过来说,手巧才会心灵。 取消儿童的活动,等于取消他的人生 教育不是教师给予学生什么东西,教育乃是人类一种自然的活动过程,受教育不等于听讲,而是从环境中汲取经验。 活动是真正人格的一部分,是无法以其他取代的,不活动的人会受到根本存在的伤害,成为被人生所遗弃的人,不让儿童去感觉和经验,意味着让儿童失去自己人生。 儿童是通过活动来创造自己的。 《指南》:大力开展各种活动 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