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5释楚竹书几个从「尤」的字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025释楚竹书几个从「尤」的字形

釋楚竹書幾個從「尤」的字形 (首發) 蘇建洲 彰化師大國文系 《郭店·六德》16「勞其其△1△2之力弗敢單(憚)也」,二者字形分別作: (△1)(△2) 趙平安先生指出:「2000年初在清華簡帛研讀班上,我曾試讀為股肱。此說當時幸得多位學者贊同,廖名春先生更率先在文中惠予引用。後來,陳偉先生又專門撰文加以論證。看來在這兩個字的釋讀上,大家頗有共識。」其中「△1」字形從「夃」,讀為「肱」,已有學者指出。但是對於「△2」的構形,目前尚無共識,如何琳儀先生隸定作「忧」,以為字形同於《信陽》1.039的「忧」。陳斯鵬先生則認為字形應分析為從「又」加衍筆,如同《六德》30的「友」字。陳偉先生認為此字左從心,右旁與甲骨文「厷」字形似。疑當釋為「」,通作「肱」。侯乃峰先生亦說:「C2(引案:指「△2」)構形頗爲詭異,右部所從字形之筆勢雖與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厷』字形C4、C5相似,但與楚簡中『厷』字形C3有一定距離,此存疑,暫隸定爲『』,依文義讀爲『肱』。」 建洲案:由上引三家的說法,可見「友」與「厷」與「尤」三字字形存在糾葛的現象。筆者以為上述諸說,何先生之說可信。侯乃峰文中所指的C4、C5分別作: ??(甲骨文)  (金文) 主體結構是「又」,但是「△2」顯然並不從「又」,彼此字形還有距離。至於楚簡從「厷」的字,如: (《上博(二)·民之父母》簡9「厷」,即上引侯文的C3) (《郭店·語叢四》16「雄」) (《郭店·語叢四》26「雄」) (《上博四·曹沫之陣》56「」) (《包山》44「鈜」) (《包山》169「」) (《信陽》2.4「」) (《隨縣》10「」) 陳劍先生指出:「戰國楚簡、曾侯乙墓竹簡中,有不少從厷的字。如包山169、183簡『』,26、44簡『鈜』,143、162簡『』,曾侯乙墓208簡的『』、10簡『』,48、53簡『』,新出郭店楚簡《語叢四》14、16、26簡『雄』等,厷字寫法大同小異,均作『』類形。其特徵是『又』下所從以上下兩弧筆合成一個近似圓形,與其它從口之字口作『』類型明顯有別。它顯然應該是從西周金文的『』字發展而來的。甲骨文、族氏金文的『』。『』與手形(『又』字)分離,即成為形;以後『』以上下兩弧筆合成,即成為戰國楚系文字的『』。」可見「厷」基本形體從「又」是沒有問題的。以此觀之,《上博(三)·周易》簡51「折其右肱」的「肱」字作: (△3) 整理者隸定作「」,大概是有問題的,因為仔細觀察字形並不從「又」。筆者以為「△2」、「△3」均應隸作為從「尤」,楚簡從「尤」之字如下: (《信陽》1.039「忧」) (《新蔡》甲三61「」) (《新蔡》甲三143「蚘」) (《新蔡》甲三182-2「蚘」) (《上博五·鬼神之明融師有成氏7「蚘」) (《新蔡》零472「」) (《新蔡》零204「訧」) 陳劍先生認為:「這些字形很明顯都不从『又』,而且其形體似乎是一個整體,很難拆分出一個獨立成字的部分來。『尤』字的字形結構當如何分析,看來還衹能存疑待攷。」看得出來「△2」、「△3」顯然從「尤」,可讀作「肱」。「尤」,匣紐之部;「肱」,見紐蒸部。聲紐見匣古同為喉音,關係密切,如「咸」,匣紐;從咸聲的「緘」,見紐。「骨」,見紐;從骨聲的「滑」,匣紐。而韻部之蒸陰陽對轉,所以聲韻關係絕無問題。其中「△3」應該是變形音化的現象,即將意符「厷」的「又」旁改為形近的聲符「尤」。 另外,上引陳斯鵬先生以為「△2」從「友」作,其所舉字形是《郭店·六德》簡30的字形: (《六德》30) (《六德》30)(《天子建州》甲本10)(《天子建州》乙本10) 這種寫法亦見於《上博六·天子建州》甲本10及乙本10。此二字一般隸定上作「友」(從二「又」),以為是「又」加上贅筆。但是這些字形顯然不從「又」,不免啟人疑竇。筆者以為這些寫法應從「尤」,上部所從即上引《新蔡》零472的「」(文例:不為(憂)),所以《六德》等字應該隸定作「」,讀作「友」,「尤」、「友」同為匣紐之部。 最後,《上博六·用曰》4「攝好棄△4」,「△4」字形作: 整理者釋為「」,何有祖先生釋為「忧」,因與前面的「好」意義相反,故而可讀作「尤」。《詩·小雅·四月》:「廢爲殘賊,莫知其尤。」鄭玄箋:「尤,過也。」其說可信。此字乍看之下以為從「又」,不過這只是筆劃寫得較直而已,況且由「」部件的位置,還是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出是「尤」字的。 to implement the situation to be checked.Two, on behalf of workers should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n behalf of t

文档评论(0)

jiyousi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