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废墟中的老鼠看战争带来的伤痕.doc
从废墟中的老鼠看战争带来的伤痕
摘要:沃尔夫冈?博歇尔特是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短篇小说《老鼠夜晚也睡觉》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它通过描述小男孩于尔根和陌生人的对话,展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关键词:废墟文学;战争;老鼠;废墟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Wolfgang Borchert,1921-1947)是德国战后文学的重要作家代表之一,战后文学也被称为“废墟文学”。他的短篇小说《老鼠夜晚也睡觉》作于1947年1月,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博歇尔特有着鲜明地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的立场,他的许多作品都宣扬和平主义。他的短篇小说、诗歌和戏剧记录了二战后返乡士兵和幸存者的生活。
一、拟人化的手法――老鼠靠吃人生存,就如同战争吞噬人的生命一样
《老鼠夜晚也睡觉》这篇小说描述了战争的毁灭性后果,它的中心是战争中的受害者。它展现了战争中人们的苦难,对生的渴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同时也隐晦地写出了战争中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小说标题中的“老鼠”这一意象具有象征意义。老鼠靠吃人生存,正如同战争以吞噬人的生命为发展条件一样。“老鼠夜晚也睡觉”这一标题意为老鼠的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它影射了战争的摧毁力量也是有限的。有些东西是战争夺不去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对生的希望。
文章淡化了故事发生的具体历史社会背景和时间地点,也没有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而是将两个主角作为两代人的典型来描写。废墟上的窗户、瓦砾等被拟人化,以此来表现尚未被战争完全摧毁的城市中的一线生机。
二、简短的语言特征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文章一开头对小男孩的描写就体现了其提心吊胆的心理状态,这是战争给他内心留下的持久阴影,让他对世上的任何事物心存戒备。
小说情节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成分较少,叙述者退居次要地位。这种表现手法与戏剧十分相似,可以从中窥见博歇尔特做话剧演员和导演的经验。小说的语言简洁,用词简单,这种语言特征反应了战争对世界的摧毁:不仅是建筑被毁、生命被毁,连语言也被毁灭殆尽。作者只能以最简单的词语和句子重建语言体系,就像从平地开始重建房屋一样。战后的生活也是最简单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人们没有条件产生更复杂的感情。同样被摧毁的还有文学创作,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文学创作几乎全都是围绕着战争和废墟展开。
简单的对话透露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尤其是男孩的心理转变。他一开始对陌生人完全不信任,但随着陌生人对他表示友好,并答应送给他一只家兔,他放松了警惕,说出了他一直保守的秘密。在诱导男孩说出秘密的过程中,陌生人利用了小孩子的心理,先是激将,后来又转移话题,但男孩却在他临走时主动说出了在废墟上看守的原因。实际上男孩虽然想保守秘密,但他弟弟的死这个秘密对于他来说过于沉重,他也渴望有人分担。战争让年幼的孩子过早地承担了责任,它不仅残酷地夺取了一些人的生命,也给幸存者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它夺走了孩子们的童年,强迫他们面对血腥的事实,逼迫他们以成年人的眼光看待世界。从九岁的小男孩吸烟这一细节就可以看出,在战争的摧残下孩子们是怎样过早地成熟。
文章中有许多画面和语言的对比。开头毫无生机、灰暗的画面在结尾变成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暖色调的画面。一开始人物之间由于缺乏信任,对话内容是简短的词语和破碎的句子片段,而后来随着信任的加深逐渐变为完整的、较长的、带有感情的句子。通过这一过程,男孩从一个废墟和死亡的世界回到了一个生命和希望的世界。
作者在文中婉转地批判了学校的教育方式。教师说的话虽然被学生视作权威,但对他们摆脱战争的影响毫无用处。战争中有很多教师激发学生的斗志,把他们送上前线,却从未告诉他们如何应对战场上的各种突发事件,以致很多人由于缺乏经验而白白丧命。作者将对这种教育方式的憎恨隐藏在了小说中。
三、废墟中的希望
尽管整篇小说的篇幅很短,但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陌生人那两条弯曲的腿。很有可能这两条弯曲的腿是战争中受伤的结果或先天的残疾,它们暗示着这位陌生人也曾受过巨大的打击,也曾面临绝望,但他又找回了希望,并企图把这种生的希望传递给男孩。从他的两腿之间射过来的阳光就是希望的象征,文章结尾的绿色也象征着希望,它代表了坚不可摧的顽强生命。博歇尔特的一生短促而充满坎坷,他曾被送上苏联前线,四次被捕入狱。由于患有肝病,最后只能在病榻上写作,希望对于他本人来说也一直是重要的支撑力量。
这篇小说与许多战后文学作品有共同的出发点:人由于痛苦的战争经历而惘然若失,与世隔绝。但在这部作品的结尾,两个人之间有了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然而,作者仅仅用一幅希望的画面暗示了乐观的结局,却并没有明朗地写出来。也就是说,陌生人的关怀让男孩一定程度上又回到了童年,但结尾的不确定性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不知道他是否会兑现诺言。是否相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