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doc
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树立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的工作理念,从了解学生出发,以真诚的师爱为源泉,以信任为沟通的桥梁,以以身作则为催化剂,从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为学生的成长,创设稳定的、适宜的、和谐的环境,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教师精神关怀
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天,就种花;如果你只想种植几年,就种树;如果你想流传千秋万世,就种植观念。观念的重要性在此不言而喻。所以我们想要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自然更应该具备做学生精神的关怀者这样的一种理想和信念。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在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找到答案,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关怀的过程。确实,教育是关注人的灵魂的一项事业。在教育学生成长过程中,精神关怀则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没有精神关怀,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树立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的工作理念,把教育的智慧与艺术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要从了解学生出发
精神关怀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名词,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理解、宽容、赏识、信任基础上的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情况。
首先,如果你是一名班主任,可通过学生档案和平时接触中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家庭概况,比如: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健康状况;最后还要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知识积累等情况,以便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要懂得透过平时的学习生活来观察学生。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曾用观察法研究儿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3700名学生作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据此撰写了大量著作。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详细观察和记录,揭示了许多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通过长期不懈地综合考察,深入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认识、了解我们的学生,正确评价其道德品行。
二、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以真诚的师爱为源泉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说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意盎然,开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的说明了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教师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觉到浓浓的师爱,从而去掉包袱,激发学习热情。正如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我们所要教育的学生,爱应该是精神关怀的源泉。这样的师爱是社会关系中一种特殊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职业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师爱,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教师对学生真情的投入,缺失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
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犹如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位教师好似这个大家庭里的大家长。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小家庭,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重视程度不一,加之其它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在各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保证师爱的有效性,就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公平、不失偏颇地爱每个学生。既不能无原则的造就和放任自流,也不能对学生护短。同时,这个大家长更不能依据成绩高低让好学生享受一些特殊待遇,因为这样的做法容易加剧学生两极分化:好学生因此而骄傲自满,后进生则极易失落、自暴自弃。长此以往,后患无穷。因此教师选择适当的方式激励每个同学健康发展。
三、做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以信任为沟通的桥梁
理解学生,需要我们能够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需要我们学会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信任我们,渐渐地缩小与我们之间心理距离。由于缺少亲情的呵护、精神的关怀,许多留守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中会遇到比其他孩子多得多的困难,导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欠理想,常受到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先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