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瑞森论文象征主义论文
莫瑞森论文象征主义论文
关于托尼莫瑞森小说创作中象征主义的研究
【摘 要】理解托尼莫瑞森小说中的象征主义创作手法对把握小说主题、领略其艺术魅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托尼莫瑞森小说中的象征主义:一是以“人”为载体的象征;二是以“环境”为载体的象征;三是以“文本结构”为载体的象征,并论述了它们的涵义。
【关键词】托尼莫瑞森 小说 象征主义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瑞森在当今美国小说界十分引人注目,自1970年一部名为《最蓝的眼睛》的小说出版之后,她笔耕不辍,相继推出了《秀拉》(1973)、《所罗门之歌》(1977),《柏油孩》(1981),《宠儿》(1987)以及《爵士乐》(1992)等力作。这些作品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坛的重要地位。莫瑞森曾先后荣膺普利策文学奖,全美图书评论奖,并于1993年成为全球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人们不禁要问,莫瑞森究竟具备了哪些特殊的禀赋,使她在当代众多优秀作家中脱颖而出?
这个问题促使本文作者对莫瑞森的几部小说作了一番简略的回顾。初步印象是莫瑞森的小说在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上独具魅力。她对黑人传统文化精髓的坚持,对现代文学技巧的熟练运用,使其作品流光溢彩,在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在本文中,作者将简要分析莫瑞森小说创作中的象征主义,希望借此一述,使读者能窥全貌,全面领略莫瑞森小说的独特魅力。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思潮,兴起于19世纪的法国,强调的是象征与人的内心世界的隐秘关联。象征,也是一种形象,它具有一般形象都有的感性的、个别的特征。它区别于一般艺术形象就在于它不仅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而且是某种意蕴的载体,担负着传达这种意蕴的作用。黑格尔曾这样谈到象征意义:一般地讲,象征是外界存在的某些形式直接呈现给感官。它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本身,而在于它呈现给我们的直接性,在于它给我们的思想所提供的更为广阔,更为一般的意蕴。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是“用来描述任何间接地通过媒介物说明一种事物而避免直接谈到它的方式”,它“不仅是用一个事物去代替另一个”,“而且是用具体可感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感情”。
托尼莫瑞森的小说中,鲜见直接地描述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与血腥的对抗,可她更侧重于刻画在奴隶制和白人社会的压迫下,黑人精神世界的扭曲、变异以及心灵的痛苦,作者从不做简单的善恶是非之辩或道德评价,她只是展现奴隶制阴影下各种心理图景的形成,其倾向性往往寓于象征手法中。所以,掌握了莫瑞森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就掌握了作者思维的脉搏,对更好地分析、解读文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着重讨论其小说创作中常见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象征。
一 与人物紧密相关,以“人”为载体的象征
因为“人”身份的确立、文化的归属、历史的延续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黑人解放的历程就是一部黑人在白人世界里艰难地寻找自我、确认自我与肯定自我的历史。
“姓名”在非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个人存在的前提,显示了命名者与被命名者之间的关系,也是追溯先祖与家族渊源的线索。莫瑞森常常通过主人公的姓名来表达她对人物的情感。《所罗门之歌》中的主人公milkman,原意是“奶娃”,《柏油孩》的主人公son,原意是“儿子”,这两个名字象征着他们是黑人传统文化抚育出的孩子和忠实的继承者,也暗示着黑人如果想得到真正的自由与精神的独立,对自身文化的回归与认同是一条必经之路。《秀拉》的主人公秀拉(sula)是苏莱曼(suleiman)的简称,苏莱曼是《古兰经》中安拉的使者,传播上帝之道遍及禽兽与远方,也就是圣经中的所罗门。秀拉是黑人中的“先知”与“布道者”,却被她所生活的黑人社区所排斥,被邻人视为“女巫”与不祥之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命名与现实的鲜明对比揭示了黑人文化与传统的尴尬境地——在强势的白人文化侵蚀下,黑人对自己传统的背离与否认无疑是最具悲剧性质的场景。《宠儿》中的beloved,确切来说并非是一个名字,而是悲痛欲绝的母亲爱的表达。她名为“beloved”,却在童年时被母亲杀死,复返人世时一身怨气,承载了6000万贩奴交易中牺牲者的冤屈与仇恨。这样的一个角色名为“宠儿”,实是对白人基督教徒满口“仁爱道德”下所犯的滔天罪行的控诉。
其次,人物身体上的特征,如秀拉眼皮上的胎记、塞斯背上的樱桃树、波林被糖崩坏的牙齿,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在小说《秀拉》中,秀拉眼皮上与生俱来的胎记,有人觉得像“一朵玫瑰”,也有人觉得像“一条蛇”,甚至有人断言是她母亲骨灰留下的标记。这个胎记连接了“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为秀拉成年后特立独行的反叛留下了注脚。秀拉无惧于社会标准的评判,对善恶美丑以及生活意义都有自己的评判,在秀拉的选择中无疑也寄予了莫瑞森的期望:黑人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评判标准,才能真正实现精神上的自由。
《宠儿》中的爱弥儿是这样描述塞斯背上的樱桃树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