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外用剂 外用剂 凡用各类药物,按照组方原则,结合病情需要,配伍成方,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制成一定的制剂形式,供外治使用的方剂,统称为外用剂。 早在《神农本草经》、《五十二病方》等著作中就有记载。 外用剂 敷贴药 搽擦药 熏洗湿敷药 热熨药 1.敷贴药 药膏——软膏 膏药——硬膏 药散 1.敷贴药——药膏 将药粉碾成细末,然后选加饴糖、蜜、油、水、鲜草药汁、酒、醋或凡士林等,调匀如厚糊状,摊在棉垫或桑皮纸上。 配制药膏时多用饴糖,除药物作用外,还取其硬结后有固定和保护伤处的作用。 若用于有创面的药膏,多数用油类配制,取其有柔软、滋润的作用。 1.敷贴药——药膏 凡用饴糖调敷的药膏,逢暑天或气温高时容易发酵,霉雨季容易发霉,故一般不宜一次调制太多。寒冬气温低时可酌加开水稀释,以便于调制拌匀。 1.敷贴药——药膏 换药时间可根据病情的变化、肿胀的消退程度、天气的冷热来决定,一般是2~4天换药1次,后期患者亦可酌情延长。 凡用水、酒、鲜药汁调敷药时,需随调随用,因其易蒸发,所以应勤换药。 生肌拔毒类药物应根据创面情况,每隔1~2天换药1次,以免脓水浸淫皮肤。 少数患者对外敷药膏过敏而产生接触性皮炎,皮肤奇痒及有丘疹、水泡出现时,应注意及早停药 1.敷贴药——药膏 消瘀退肿止痛类:适用于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者。 舒筋活血类:适用于扭挫伤筋中期患者。 接骨续筋类:适用于骨折整复后,位置良好,肿痛消退之中期患者。 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类:损伤日久,复感风寒湿邪者。 清热解毒类:伤后感染邪毒,局部红肿热痛者。 生肌拔毒长肉类:局部红肿已消,但创口尚未愈合者。 1.敷贴药——膏药 以植物油将药物煎一定程度,去渣,煎至滴水成珠,加入黄丹等搅匀,冷却制成的硬膏。用时加温摊涂在布或纸上,软化后贴于患处或穴位上。 1.敷贴药——膏药 是将药物碾成细末配合香油、黄丹或蜂蜡等基质炼制而成,是中医外用药物中的一种特有剂型。 膏药遇温则烊化而具有粘性,能粘贴在患处,应用方便,药效持久,便于收藏携带,经济节约。 对含有丹类药物的膏药,由于x线不能穿透所以x线检查时宜取下。 膏药的配制,是将药物浸于植物油中,主要用香油(芝麻油)。通过加热熬炼后,再加入铅丹(又称黄丹或东丹,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也有用主要成分为一氧化铅的密陀僧制膏的。经过“下丹收膏”制成膏药,以老嫩合度、富有粘性、烊化后能固定于患处,贴之即粘、揭之易落者为佳。 摊膏药时,将已熬成的膏药置于小锅中用文火加热烊化,然后摊在膏药皮纸或布上备用。 1.敷贴药——膏药 膏药的药料掺合方法应按药料的性质而定,一般药料可在熬膏药前浸在油中,使有效成分溶解。对具有挥发性、不耐高温的药物(如乳香、投药、樟脑、冰片、丁香、肉桂等)应先研成细末,待膏药在小锅中样化后加入,搅拌均匀,再摊膏药。贵重的芳香开窍药物,或特殊需要增加的药物,临贴时可放膏药上。 1.敷贴药——膏药 治损伤与寒湿类: 坚骨壮筋膏 适用于风湿者,有狗皮膏、伤湿宝珍膏等; 适用于损伤兼风湿者,有万灵膏、万应膏、损伤风湿膏; 适用于陈伤气血凝滞、筋膜粘连者,有化坚膏等。 提腐拔毒类:适用于创面溃疡者,有太乙膏、陀僧膏。一般常在创面另加药粉。 1.敷贴药——药散 药散又称掺药,是将药物碾成极细的粉末。使用时可直接掺于伤口上或加在敷药上。 1.敷贴药——药散 2.搽擦药 搽擦药可直接涂搽于伤处或在施行理筋手法时配合外用。 酒剂:指外用药酒或外用伤药水,是用药与白酒、醋浸制而成,一般酒醋之比为8:2,也有单用酒或乙醇溶液泡浸。 油膏与油剂:用香油把药物煎熬去渣后制成油剂,也可加黄蜡收膏而成油膏。具有温经通络、消散瘀血的作用,适用于关节筋络寒湿冷痛等证,也可在手法及练功前后作局部搽擦。 2.搽擦药 3.熏洗湿敷药 热敷熏洗:将药物置于锅或盆中加水煮沸后,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候水温稍减后用药水浸洗患处的一种方法。冬季可在患肢上加盖棉垫,使热能持久,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湿敷洗涤:把药物制成水溶液,供创口或感染伤口湿敷洗涤用。 3.熏洗湿敷药 新伤瘀血积聚者,用散瘀和伤汤、海桐皮汤、舒筋活血洗方。 陈伤风湿冷痛及瘀血已初步消散者,用八仙逍遥汤、上肢损伤洗方、下肢损伤洗方等。 3.湿敷洗涤 古称溻渍、洗伤等。在《外科精义》中有:“其在四肢者,溻渍之,其在腰背者淋射之,其在下部者浴渍之”的记载,多用于创伤,是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渍其患处。 现临床上把药物制成水溶液,供创口或感染伤口湿敷洗涤用。常用的有野菊花煎水,黄柏溶液,以及蒲公英鲜药煎汁。 4.热熨药 热熨法是一种热疗的方法。 是选用温经祛寒、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加热后用布包裹,热熨患处,借助其热力作用于局部,适用于不易外洗的腰脊躯体之新伤、冻伤。 4.热熨药 坎离砂:又称风寒砂。用铁砂加热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