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的主体2人教版必修4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题《社会历史的主体》,主要内容是介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关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本框题共有两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从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角度分析了该观点;第二目是在第一目的基础上得出方法论——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二、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综合的能力,知识面也在不断的扩大,对社会生活也更有更深的认识,但学生在社会历史观上还不能辩证地分析历史的发展,尚末形成科学的历史观。
2、学习兴趣:①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②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有探索的欲望;③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④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
3、学习障碍:①由于部分影视媒体的推波助澜,英雄史观客观存在的干扰;②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③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欠缺。
4、学习难度:①辩证的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力;②情感的升华,态度、价值观的培养;③实际生活中的践行。
三、设计思想
教育理念:
①“把教学内容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思考。
②“动起来!”教师动起来,通过个性的宣扬来吸引学生;学生动起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投入、参与、体验;教材动起来,通过解析、延伸、补充让教材中的例子、图片更加生动。
2、教学原则:坚持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3、教学方法:
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
实例引导法: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
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图示法:对部分较难理解的知识通过不同的图片的展示来解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1) 人民群众的含义;(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分析: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积极利用探究分析法、实例引导法、讨论法、图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重点、难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含义 1、【多媒体展示】
总书记来到八一村
2006年1月13日,胡锦涛同志专程到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调查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3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村书记朱光木和老支书刘茂千亲笔回信总书记的到来也给八一村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产中2.4倍、工业产值增长3.3倍,村财收入由2005年的3.6万元增加到16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5228元。村里还引进了纺织有限公司等生产项目3项、总投资7000万元。此外,科教文体中心、防洪堤、客车停靠站等建成投入使用,八一村的新农村建设去年在三明市被评为第一名。 通过本地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八一村一年来巨大的变化这件事的思考,认识到众多的群众是八一村能够取得成就的决定力量,引出人民群众的概念,从而导入新课。
2、教师从学生思考的问题中,引出群众的概念,结合学生的理解,强调全面理解群众含义应注意的三点,即:①人民群众的含义;②人民群众的范畴;(适当举例)③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的区别。
3、【多媒体展示】
4、教师结合图示,引导分析三概念的差异。
翻开教材93页,看“专家点评”并朗读人民群众的含义。
通过问答方式参与对群众内涵的分析。
记录
让学生明确人民群众的含义。
通过图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区别公民、人民、劳动群众的差异。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多媒体展示】
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件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2)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教师引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无人机驾驶员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二级.pdf VIP
- 中国康养产业消费趋势报告(2025).pdf VIP
- 小区消防设施维修方案.docx VIP
- 无人机驾驶员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一级.pdf VIP
-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测试卷(含答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doc VIP
- TSIOT 803-2020 虚拟现实用户界面设计规范.pdf VIP
- 医院保洁员感控培训课件.pptx VIP
- 【完整正版高清】T_CFLP 0016-2023《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2023修订版】.doc VIP
- 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考试题库【历年真题】.docx VIP
- Reading explorer-F级教学精品课件-U3A.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