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doc
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
摘 要:沂蒙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扬光大,是党在沂蒙地区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成果。学习沂蒙精神对当前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沂蒙精神;群众路线;干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96-02
回顾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成功的奥秘在于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革命战争年代,党在山东根据地的革命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临沂考察时谈道:山东根据地的中心沂蒙地区的群众精神“沂蒙精神”,就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可见,沂蒙精神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群关系亲密无间的产物,是党在沂蒙地区坚持群众路线的精神成果。
一、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的产生得益于沂蒙地域文化的积淀,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细致工作。
(一)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优秀的地域文化品格与先进思想结合的产物
临沂地处古代鲁国和齐国的交界地,鲁文化与齐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沂蒙人既重视忠孝节义,曾子、荀子、孙膑、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孙镗、左宝贵等载入史册的沂蒙儿女,都显示了沂蒙人民的品德和才智;在面临不平和压迫时又有无畏抗争的精神,汉代的吕母、樊崇起义,宋朝杨妙真、李全红袄军起义,明末清初王俊费县起义,清末鲁南幅军起义,都体现了沂蒙人民的抗争精神。“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恶劣自然环境造就了沂蒙人民自强自立、不畏艰险、不甘贫困的地域性格。这种性格与共产党推翻剥削阶级、建立平等社会的主张吻合,在党的发动组织下,在识字班、冬学的教育和先进思想的熏陶下,沂蒙人民掌握了先进知识,对自身受压迫、受奴隶命运的根源,对党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了解的更加透彻,对党和人民军队的支持由自发的爱憎情感转变为自觉的革命意志,沂蒙人民固有的精神品格不断升华,孕育萌芽了沂蒙人民的共同信仰――沂蒙精神。
(二)沂蒙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发动、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沂蒙地区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宣传马列主义,并组织和发动沂蒙人民在苍山、日照、龙须崮、沂水等地进行了一系列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地区是山东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中心和党政军机关驻地,党在根据地建设中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1941到1942年,日军对山东进行大扫荡加上领导人之间的意见分歧导致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出现问题,党中央派刘少奇到山东帮助工作,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后统一了沂蒙党政军民的思想,特别是在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等中心工作方面达成共识,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群众组织、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沂蒙地区涌现出上百万“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一个儿子送战场”无私奉献、爱党爱军、踊跃支前的沂蒙人民,形成了军民水乳交融、相濡以沫的党群关系。群众成为推动革命的决定性力量,沂蒙精神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铸就。
(三)沂蒙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整山治水、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新中国建成后,沂蒙人民和党同呼吸共命运,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改造自然,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生活艰辛和思想困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群众路线在沂蒙地区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各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例如得到毛泽东同志批示的莒县王家坊前、高家柳沟和厉家寨,特别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作为治山治水的模范全国闻名,沂蒙地区也成为20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沂蒙人民还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三年困难时期以瓜菜代粮节省出12.3677亿公斤粮食献给国家,为了建设44座大中型水库四十多万沂蒙人民舍弃家园,换来三百多万亩良田和几百万人民的富庶生活。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沂蒙人民干群一心、顾全大局、不计报酬、不讲条件的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向世人昭示了沂蒙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根源在于党始终扎根于群众之中。
(四)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发扬开拓奋进的精神投身经济建设,先后涌现出沈泉庄、九间棚、后峪子、朱村等典型群体和王廷江、刘嘉坤、梁兆利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党员干部代表,并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建成了长江以北最大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