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史PPT_张世君_第5章第3节_歌德外国文学史PPT_张世君_第5章第3节_歌德
第三节 歌德 [学习提要] 一、生平创作 主要创作 美学思想 文学地位 二、《少年维特之烦恼》 卷头诗《维特与绿蒂》 中国“维特热” 马斯奈歌剧《维特》(1892) 维特绝恋 三、《浮士德》分析 《浮士德》简介 浮士德与葛丽卿 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 浮士德的需要结构图示 浮士德追求的行为动机 《浮士德》的主题思想 靡非斯特的否定精神 四、《浮士德》的电影改编 签合同 为国王复活古代人 追求爱情失败 悲剧人生 牵动木偶的手 电影改编《靡非斯特》(1981) 靡非斯特的面具 靡非斯特的普遍意义 思考题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霍夫根的台词“我只是一个演员”。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霍夫根始终在表演,他以演戏的角色来开脱他的卖身投靠,隐藏他个人恶的品质,蒙蔽大众视听。靡非斯特是虚伪、邪恶、叛变、野心上爬的象征。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 * 外国文学史·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主讲:张世君 教授 歌德是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文学的主要代表。学习本节,了解歌德的创作情况,文学地位,掌握歌德的成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和代表作《浮士德》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歌德(1749—1832)德国大诗人。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文学的主要代表。 出生富裕市民家庭,父亲是市参议员。16岁上大学学法律。22岁毕业,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775—1786年在魏玛公国做了10年官。以后专事文学和科学工作。 1791年任魏玛宫廷剧院经理,领导剧院27年。1832年去世,终年83岁。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 抒情诗和叙事谣曲《迷娘》、《流浪人的夜歌》 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795—1829) 诗剧《浮士德》(1749—1832) 歌德的美学言论是创作实践和对各门艺术体会的总结,散见于《诗与真》、《箴言与回忆》、《关于艺术的格言和感想》、《歌德谈话录》。 1. 主张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结合。古典的和浪漫的区分是现实与理想之分。 2. 重视形象思维,从具体形象中表现一般。 3.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客观的辨证关系。 4. 提出建立民族文学,第一个提出在各民族文学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文学。 1. 民族诗人:歌德启发了德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映并批判了德国社会生活。 2.全世界诗人:歌德使德国文学列入世界文学宝库,成为欧洲有代表性的诗人。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 《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是给歌德带来世界性声誉的作品,它使歌德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青年作家。小说受英国感伤小说的影响,采用第一人称的书信体形式表现主人公维特的思想感情。出身市民的青年维特爱上了已经和别人订婚的少女夏绿蒂,激情彭湃,最后绝望自杀。 小说通篇围绕维特的烦恼来描写。种种烦恼让维特不满,他憧憬建立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返回自然。但他的理想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维特》出版以后,一时间出现了一股“维特热”,不少青年因失恋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自杀。说明18世纪封建门阀观念、婚姻制度给人造成了很大危害,德国青年知识分子精神苦闷, 找不到出路。 歌德写作维特的起因是因为他的个人失恋的体验,歌德塑造维特,表达他的被压抑的情感和反抗的声音,但不希望读者也像维特那样自杀,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因此在小说的第二版歌德写下了《维特与绿蒂》的卷头诗:“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本是人性中的至纯至洁,为什么却有惨祸飞进。可爱的读者呵,你哭我爱我,请从非毁之前救出自己的声名,做个堂堂的人,不要步我后尘。” 1922年郭沫若首次将《少年维特的烦恼》翻译成中文,在小说的扉页附了歌德的这首短诗,一时间在中国也兴起了一股“维特热”,大家争相阅读这部小说。在中国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中,《少年维特的烦恼》的中译者和中译本最多,有20余种。最著名的译本有郭沫若1922年的译本和杨武能1981年的译本。 郭沫若译本 杨武能译本 根据歌德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改编,全剧围绕维特对夏绿蒂的爱情展开情节,把维特的痴情、留恋和绝望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歌剧片由著名导演彼特·维格尔执导,2000年出品。维特第一次看见夏绿蒂就爱上了她。他知道夏绿蒂已经有了未婚夫,仍然紧追不舍。夏绿蒂用“责任”拒绝了他。激情与理智构成了全剧的矛盾冲突。 维特痴情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绝望的维特最终选择了开枪自杀,在死亡面前,维特和夏绿蒂互诉衷肠,“两颗灵魂合而为一”。歌剧的这个改编是小说原著所没有的,爱情战胜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学课件 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ppt
- 数字万用表-(34450A)-用户指南.pdf VIP
- 电路基础:三相电源的产生.pptx VIP
- GB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pdf VIP
- 煤矿避难硐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pptx VIP
- 项目进度计划的作用.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学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新七年级分班(奖学金)模拟 数学提高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工作实务.pptx VIP
- 拆除旧设备施工工艺.docx VIP
- 2025福建福州首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