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越话儒学,考点大猜想(上).doc
穿越话儒学,考点大猜想(上)
中新网2012年12月27日报道:山东大学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26日在此间举行的《国际儒学发展》年度报告中指出:“经过30多年的儒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表明,儒学已经不再‘花果飘零’,成为‘世之显学’;儒学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如果现在宣布儒学已经复兴尚为之过早的话,那么,可以说儒学正在走向复兴的道路则是不争事实。”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中国内地儒学研究水平已经结束了那种各说自话局面,实现与国际儒学研究的接轨,中国内地的儒学研究正越来越受到国际儒学界的尊重,其研究成果也常常被国外汉学界所称引。
场景之一:
春秋战国,创立发展,遭遇冷落
知识链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等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儒学至此创立。战国时期,七国兼并战争激烈,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君舟民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由此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材料与问题
公元前501年,孔子劝说鲁定公励精图治未被接纳。于是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七八年,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却未被接受。
问题:孟子与荀子也遭遇同样命运,其原因有哪些?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联系春秋战国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这一问题。
【答案】孔孟主张以“仁”来缓和社会矛盾,比较软弱,不符合春秋和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历史现实。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满足了诸侯兼并战争、统一国家、巩固政权的要求。
场景之二:
秦朝统一,焚书坑儒,遭到重创
知识链接:秦朝时,由于儒生在背后攻击秦始皇,出于巩固秦朝统治的需要,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212年,推行“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中国古代文化遭受严重摧残,百家争鸣的局面严重受挫。
材料与问题
公元前213年,大臣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的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书》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民间可以保留。公元前212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寻药未果而出逃,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咸阳术士。事后,将460名相关术士在咸阳坑杀。
问题: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解析】要从法家治国思想、儒生行为的影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等角度分析和说明。
【答案】秦始皇统一国家,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思想,必须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儒生以古非今,攻击皇权至上的秦始皇,扰乱百姓思想,影响皇帝权威和秦朝统治的稳定。
场景之三:
汉武鼎盛,独尊儒术,确立正统
知识链接:西汉武帝时期,封建统治趋于稳固,以文化为中心的汉文化圈基本形成,多民族国家日益扩大,严刑峻法的法家学说和软弱的道家学说均不能满足新的统治要求。董仲舒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糅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多家学说的精华,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实质是“外儒内法”,被汉武帝采纳,创办太学,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材料与问题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五月,汉武帝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对策三篇,即后世所谓的“天人三策”,对“罢黜百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发,还提出了“兴太学”的重要建议。董仲舒的建议为汉武帝所采纳,以后在公孙弘等人的具体计划下逐步得到实施。董仲舒的主张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确立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问题:董仲舒的观点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
【解析】要从适应统治需要、社会稳固、道家和法家不适应统治需要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百家学说的精华,对儒学作了发挥,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鼎盛,封建统治趋于稳固,“无为”的道家和严刑峻法的法家主张,均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思想上的统治,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统一。
场景之四:
魏晋时期,佛道冲击,唐宋复兴
知识链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加之五族内迁,中原出现南北朝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尖锐;唐朝末期,地方势力恶性膨胀,出现“安史之乱”和长达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仍,皇帝的权威受到冲击,儒学面临挑战。唐末韩愈、柳宗元等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教、道教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