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初御史大夫略考.doc
金初御史大夫略考
摘 要:金代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主要长官,出现于熙宗“天眷新制”后,为金初(太祖、太宗、熙宗、海陵朝)政治的稳定统治,及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史料可考金初共有御史大夫11人,女真人6人,汉人3人,渤海与奚人各1人。通过对金初御史大夫职务迁转的考察,可看出金初统治者对其非常重视。关键词:御史大夫;人员构成;职务迁转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63-02
御史大夫作为金代御史台的主要长官,出现于熙宗“天眷新制”设立御史台后,其对金代监察制度、政治制度都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金初御史大夫的人员构成、职务迁转方面进行考察,期望可以对这一群体有明晰的认识。
一、金初御史大夫的人员构成
日本学者三上次男曾对金代御史大夫做过统计,“从熙宗皇统元年(1141年)至哀宗天兴元年(1234年)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的任职者共38人,女真人24名,其中宗室贵族11人,其他女真贵族13人。渤海族4人,契丹族3人,汉族7人。”[1]笔者以《金史》为根据,结合其他史料,共整理出金初御史大夫11人。具体表现为:女真人6人,其中宗室贵族4人,其他女真贵族2人;汉族3人;渤海及奚族各1人。详见下表。
二、金初御史大夫的职务迁转
(一)迁入官统计
《金史?百官志》载:“御史大夫,旧正三品,大定二十二年升(从二品)。”[2]由上表可知,金初11位御史大夫的迁入官具体为:宗甫迁入官不可考;仆散太弯与张忠辅以低品级官升任为御史大夫;宗安及萧玉高品级降任御史大夫;其余5人均为平级任职。由此可见,金初御史大夫以平级迁入任职为主,其余均为补充。平级官员迁入任职御史大夫,体现了其在金初重要的政治地位,以及所受到的重视。《金史?萧玉传》中海陵曾对任职御史大夫的萧玉说:“御史大夫尤难其人。朕将行幸南京,官吏多不法受赇,卿宜专纠劾,细务非所责也。御史大夫与宰执不相远,朕至南京,徐当思之。”那么,其余迁入官任职又有怎样的特点?考察史料可知,这些官员的迁入任职都具有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
仆散太弯,《金史?世宗纪》载:“皇统七年(1147年)十一月癸酉,以工部侍郎仆散太弯为御史大夫。”此时,勋臣旧将多物故,熙宗开始亲自过问政治,作为皇权标志的监察机构也有了发挥作用的可能。但是,权臣宗弼直到皇统八年(1148年)十一月才去世。因此,熙宗选择任命低于御史大夫品级的官员做御史台长,反映了中央集权发展的循序渐进性。张忠辅于许霖被罢御史大夫之职至萧玉被任命为大夫之间,以御史台贰官御史中丞权御史大夫之职。《金史?海陵纪》载:“正隆四年(1158年)四月辛亥,尚书左丞张晖、御史大夫许霖罢。”“正隆五年(1160年)三月庚子,以司徒判大宗正事萧玉为御史大夫,司徒如故。”
宗安降任御史大夫则是政治的牺牲品,是海陵排除异己的手段。《金史?撒离喝传》载:“会海陵欲除辽王斜也子孙及平章政事宗义等,元帅府令史遥设希海陵旨,诬撒离喝父子谋反,并平章宗义、尚书谋里野等。遥设学撒离喝手署及印文,诈为契丹小字家书与其子宗安,从左都监奔睹上变。”而萧玉降任御史大夫,则是其出色的政治才能受到了海陵的认同。海陵期望其可以发挥御史大夫肃正纲纪、维护封建法制、打击违法乱纪的作用,充当其“耳目”。《金史?萧玉传》载:“正隆五年(1160年),(萧)玉以司徒兼御史大夫。(海陵)使参知政事李通谕旨曰:‘判宗正之职固重,御史大夫尤难其人。朕将行幸南京,官吏多不法受赇,卿宜专纠劾,细务非所责也。御史大夫与宰执不相远,朕至南京,徐当思之。’”
(二)迁出官统计
第一种为罢官、诛杀。罢官者为仆散太弯、赵资福与许霖,被诛杀者为宗安。仆散太弯皇统七年(1147年)十一月任职,次年八月就被罢官,任职仅八个多月。史料中没有解释被罢官的原因,综合史料,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金史?熙宗纪》载:“(熙宗)末年酗酒妄杀,人怀危惧,所谓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驯致其道,非一朝一夕故也。”此时期的政治环境比较不稳定,官员的任免周期短也在情理之中。其二,史料中并未有仆散太弯任职期间发挥职能的记载。而熙宗晚年“当时金朝内部统治阶级各派的矛盾与斗争逐渐激化”[3],出现了以完颜勖、海陵等为集团的谋权派。此时熙宗罢免未尽职的仆散太弯,而改任正三品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阿鲁带,反映了熙宗对政敌的防范之意。赵资福因为未尽职被罢,《金史》载:“(其)坐鞫狱不尽”。许霖罢官原因史料未说明,据《金史?左渊传》载:“(左企弓子)左渊贪鄙,三任漕事,务以钱谷自营。在中都凡八年,不求迁。与李通、许霖交关贿赂,诡纳漕司诸物,规取财利。”可见,其品质不能胜任御史大夫之职,被罢免是早晚之事。宗安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