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善于挖掘,学会修饰.doc
善于挖掘,学会修饰
纵观2012年各地的高考作文,不难发现在素材运用上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材料撞车、雷同现象严重。
2012全国新课标卷作文是道材料作文题,船工补洞行善,船主送钱感恩,很多学生讴歌善行义举,写勿以善小而不为,当然很好,也切题。但问题出在素材的选用上,满眼都是“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教师”等“最”字型人物。2012山东卷作文题是以孙中山的一段话写一篇作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很多同学写要心怀天下,有担当,抱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全力拼搏,争取成功。这样的立意不错。但是,同样的,在作文选材上雷同现象非常严重,大家写得最多的是屈原、鲁迅、毛泽东。这些例子不是不适合写到这里,而是大家翻来倒去都写这几个,便显得俗滥了。在经典素材中,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这些古人简直成了很多同学作文时的万能膏药,而在时鲜素材中,感动中国人物则成了很多学生心目中的一帖灵药。试想,阅卷老师看了一篇又一篇,千篇一律,千文一面,会不会“审美疲劳”甚或“审美厌倦”?
那么,在2013年高考作文中如何避免这类问题?我想强调两方面:在素材的选用上我们要学会挖掘教材,开拓时新素材;在素材的表达上我们要学会美化、装饰素材。
首先,我们要学会挖掘教材这座素材宝库。面对上述素材雷同现象,也许有的同学会说,不用这些素材用什么,我没其它的素材可写。要知道,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素材库,里面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之所以让这座宝贵富矿长期荒废,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活学活用课本素材的意识和能力。
对此,考生们应通过两种方式来训练提高:一是主题梳理,二是一材多角度梳理。
所谓主题梳理,就是围绕着一个个主题,分别对教材进行梳理。比如团结合作这个主题,我们可以翻阅课本,看一看都有哪些内容可以运用到这个主题上。我们会发现,课内与此有关的材料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便是这方面很好的素材。试想,没有廉颇军事威慑做后盾,秦王真的会完全畏惧于蔺相如的三寸之舌吗?而没有蔺相如外交上的抗争,赵国又该给秦王多少进攻赵国的口实,仅凭廉颇的军队能轻易保障得了赵国的安危吗?赵国的安危得以保全,其实正是廉颇和蔺相如精诚团结、密切合作的结果。再看,《六国论》中曾说到的战国七雄争霸的故事,不也能从反面说明团结合作的问题吗?假使六国真正团结起来,戮力而攻秦,其胜败之数,真“或未易量”。六国之败,不正败在他们各自为战,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吗?再想想看,我们熟悉的赤壁之战的例子,也是团结合作的经典例子。曹操百万大军汹汹而来,势单力薄的吴国和蜀国联合起来,孙权这方的周瑜和蜀国这方的诸葛亮团结起来,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最后利用巧妙的谋略,火烧曹军,赢得了赤壁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孙吴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团结合作显然功不可没。另外还有,近代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历史事件,也是表现团结合作的经典案例。
由此可见,我们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显然,反复做这种梳理,对我们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对我们活学活用课本素材,是非常有帮助的。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只是看老师、同学或素材杂志上的有关梳理,而要尝试着自己去梳理。因为这种独立梳理的过程对提高我们的认识分析能力非常关键,而这种能力才是我们最缺乏、最需要的。只有经历了反反复复数次的梳理过程,动脑思考,动手整理,这些内容才能真正烂熟于心,内化为你的知识结构,最终为你所用。
而所谓一材多角度梳理,就是尝试从多个角度对一篇课文进行梳理。比如前面我们说到的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用它来写团结合作,也可以写知错能改、宽容,写爱国,写以大局为重,写自信和自负等多方面的问题。再比如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也可以引用来表现志气、胸怀、胆识、担当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等很多主题。这种梳理应该走向深入。
一篇课文,一个素材,不仅要灵活思考,深入辨析,尝试从更多角度去认识,而且要动笔组织语言,练习围绕不同角度写片段。因为同样一个材料,表现不同的主题,叙述的侧重点自然不同。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个经典的素材,可以运用它论述智慧的力量:“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在强敌面前侃侃而谈,舌灿莲花,晓之以害,诱之以利,竟让秦穆公心意摇动,主动撤兵,郑国转危为安。这是一种怎样的大智慧。正是凭借着自己对形势的洞察和能言善辩的口才,烛之武才不战而屈人之兵,退强敌于国门之外。”也可以运用它论述爱国或者胸怀、气度:“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无奈,可国家危难之时,烛之武还是放下了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