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同文化》的情趣与理趣.doc
《胡同文化》的情趣与理趣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66-01
1 《胡同文化》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散文
《胡同文化》的情趣首先表现在妙写真情,即将作者的情感寓于婉而多讽的叙述中。比如令人津津乐道的写北京市民的一段文字:“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小市民的易满足心理溢于言表,这既是真实地反映了普通北京市民的情感,同时又是作者本人的真情显现。当然作者的真情除了有赞赏或欣赏的成份,也或多或少带有讥讽在里面。如同品茶,靠牛饮咂不出其中的滋味,需细细品味方觉其中奥妙。同样是描绘对于北京瓜果蔬食的喜爱,在老舍笔下就直截了当得多了:“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想北平》)赞美之情毕见。但和《胡同文化》相比却少了一点趣味,不如汪曾祺那样把平实的事物写得有滋有味,让人忍俊不禁。有情趣所以使得这些“俗不可耐”的东西表现出来时竟无一点板腐气,且不流于凡近而有超俗之风。
《胡同文化》的情趣其次是表现在盎然的意趣中开掘出严肃深刻的主题。比如作者在生动地描述北京人的忍耐与保守心态时,断然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北京人面对需要伸张正义、出手相助之时竟然如此淡定从容,委实让作者感到惊愕,甚至是愤怒,但在表达作者这一内心感受时,语气上却似佩服乃至无话可说,实则是愤慨与批判:是可忍,孰不可忍!或许有人觉得汪曾祺在抨击北京人的明哲保身哲学时,缺乏一些凌厉之气与明快之风,初读时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正说明作者是想通过这种不露痕迹的语言让人内省,无情挞伐固然痛快,但不如用心体会来得深入,表面上的玩笑文字暗藏着冷峻的剖析。这倒是让我们想起当年创造社的批评家,曾经以“趣味”和“闲适”指责鲁迅为首的语丝社的创作倾向,实在没有从鲁迅的《看镜》《说胡须》《论照相》等“闲谈”和“漫笔”中,觉察出鲁迅是在平淡的谈话中表现出不平淡的思想,恰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是用戏谑之语写出经过酝酿的情感。
2 《胡同文化》是一篇充满理趣的散文
《胡同文化》的理趣一是作者往往会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
处,发现并思考其中蕴涵的道理。比如北京人的方位意识强,实乃一种生存意识。拉洋车的,逢转变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认为这是除了北京人,其他地方少有的。细节的描述,显示出作者的识见:北京人的这种方位意识,源之于北京城的方正,并因此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即其封闭性,因为封闭,所以易满足,并因此产生了自大心理――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哪怕是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酸、甜、苦、辣、咸)神在北京。这不免让人想起了阿Q(尽管阿Q是南方人),也有这样的心理,由此证明国民性原本就是不分南北的。深刻的道理浅显化,通俗的事物理性化,在《胡同文化》中,处处可见这样的理趣。比如“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一个“闹”字和“过”字,就很值得回味。“闹”,往往含有贬义:喧哗、吵闹等等,既然如此,就由他们去,不管也罢。更何况“闹”有“无理”的成分,就不应支持,因此人们便可以心安理得,而且正义在我,可以堂而皇之地卸去责任,这是多么巧妙的一个用词,当中竟然暗藏这么多的玄机,不是深入其中不会懂得。同样一个“过”字也反映了一种处世哲学。过者,过分也,过犹不及。中国人讲求中庸,那么学生这样做就不对了。年轻人易冲动,难免过激,让学生过是一种大度的表现,让学生过,也是让自己过,所以也就为明哲保身寻找到了依据。
理趣之二是反映在阐发道理时的“独”俱慧眼。文中有好多判断,这些判断包含了作者的独到思考,比如“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等等。在读这些文字时,着实为作者捏了一把汗,难道作者就不怕得罪浸淫于此种文化环境中的北京人?这可是皇城根下的子孙呀!更何况作者的判断,如果认真推断或许会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怎地就不会引起北京人的愤怒。当然散文不是学术论文,在叙述客观事物、将道理说得圆满的同时,更多的带有主观的抒情成分,文学艺术是形象思维,感性的东西多一些。“感性有靠得住和靠不住的两面。因为是自己的实践,货真价实,这是靠得住的一面。但感性容易随时间而变,随情境而变,尤其是评价对象处于两可的时候,也许一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