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名字叫“差生”.doc
我的名字叫“差生”
讲述李岩的故事需要勇气,因为我无法做到心平气和。他的沉沦与奋起,他的烦恼与欢喜,人们很难体会,当然也很难理解。但他的故事是真实的,像撕碎的纸无法复原那样,真实得让人不愿意相信。
父母离婚,尖子生迅速沉沦
三年前,李岩上初二,因学习成绩迅速下滑,经校方介绍找到我做心理辅导。刚见面,我问他叫什么,他说他叫“差生”,没好气的表情,还死活不肯落座,好像随时准备离开似的。
李岩的妈妈孔女士告诉我,李岩小学六年学习成绩非常好,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这所重点中学。上初一时,因为学习成绩好,人缘也好,被推举为班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初二开学考试考砸了,平时最拿手的数学居然不及格。接下来的月考,满分120分的数学只考了23分。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下滑明显。班主任、各科老师分别找李岩谈话,他们不相信从前的尖子生一个暑假就变成了“差生”。李岩咬着嘴唇一言不发,他说这样的成绩他挺满意的。老师们目瞪口呆。随后的几次考试,李岩的成绩没有起色,名次稳定在全班倒数第5名左右。他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
班主任眼看往日的得意门生破罐子破摔,心中不忍,给孔女士打电话说,是不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看哪里不舒服?孔女士照做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班主任提醒,那就看看心理医生吧,看孩子什么事情想不开?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我要求跟李岩单独谈谈,但他拒绝了。
第二天上午,孔女士打电话来告诉我,暑假里,她和老公离了婚,李岩成绩下滑肯定是情绪受到了影响,但她没有告诉班主任实情,怕李岩在学校丢人。有问题总要解决,大人离婚不能伤了孩子,所以她想请我对李岩进行心理辅导。我答应了,并做好了预案,但是李岩没有出现。
李岩看心理医生这件事,通过班主任之口,很快在老师和同学中间传开了。大家议论纷纷,说李岩“脑子坏了”“神经不正常”“得了抑郁症”,甚至认定他是性变态、有暴力倾向。同学们都躲着他,老师上课也不再提问他。
李岩恨透了我这个心理医生,也恨透了班主任和同学。他拒绝上学,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音乐、上网看电影、打游戏。任凭妈妈在门外苦口婆心地劝说、大声呼唤、厉声训斥、悲情哭诉,他就是不开门。
老师打电话来催李岩去学校上课,孔女士无言以对,只好把电话递给李岩。李岩礼貌地打声招呼,然后就挂断电话,脸上的神情让孔女士害怕。有一天,孔女士拉扯李岩去上学,李岩用力一甩,把妈妈撞倒在地。李岩没有扶妈妈起来,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孔女士拗不过李岩,只好替他向学校请假。从那以后,差不多整个初二学年,李岩有一小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为他坚决拒绝心理辅导,所以我也帮不上忙。
很快,班主任的态度变了。以前,李岩不去上课,班主任总给孔女士打电话,有时说话很难听,但语气里透着焦急和关切,会反复强调缺课的危害,可是初二下半学期以后,班主任说话的态度变得客气了,但意图很明显,希望李岩尽快休学。“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弄不好要出事情的,不如你们家长在家里自己照看吧。”孔女士至今铭记着班主任的“忠告”。
学校让“差生”休学,就不会影响第二年的升学率。但是,如果初二休学,孩子的前途就更暗淡了。对这一点,孔女士心知肚明。她已没有退路,只好鼓起勇气,搬出《义务教育法》维护儿子上学的权利。
苦苦挣扎,脸皮厚才能快乐
从初二到初三,李岩继续过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生活。在班里,他早已风光不再,却仍是话题人物。老师们已不指望他东山再起,而是经常拿他当反面教材。每次受了刺激,李岩就请两天假,以示抗议。
班里学习成绩好的五六个同学是一个小圈子,经常一起学习、一起玩。以前李岩是这个小圈子的头儿,现在大家都躲开他,甚至不再跟他说话。14岁的李岩早早尝到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初三上半学期,李岩的数学、物理、化学轮番不及格,成了班里的边缘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很自然地跟班里另一位“差生”古强成了朋友。
从初一开始,古强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垫底,李岩以前很瞧不起他。现在,李岩却很快发现古强身上的许多优点,比如,尽管老师从来没有给过他好脸色,但他每天都来上课,从来没有想过请假或逃学。
古强仿佛很习惯被各科老师点名批评,不生气,也不难过。老师骂他“脸皮厚”,他也不恼。上课时同学和古强说话,挨批评的肯定不是古强,因为在老师眼里,古强已经无可救药了。
李岩第一次和古强聊天,是从网络游戏开始的。李岩发现,虽然古强考试挂科是家常便饭,却并不是老师说的那种“笨蛋”,他网络游戏玩得很好,旅游去过很多地方,还会自己烧饭烧菜。除此之外,古强还有一些本事让李岩刮目相看,比如他热爱运动,课余活动丰富,并在活动中认识了许多朋友,同年级的同学他差不多都能叫出名字,低年级、高年级的同学他也认识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