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汪瀛:历史新旧课程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汪瀛:历史新旧课程复习

汪瀛:历史新旧课程复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普通高考在2007年已有四个省市(区)按《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进行命题考试。因形势需要,全国普通高考其它文科综合卷或历史卷的命题,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和特点。因此,比较分析高中历史新旧课程的异同,积极应对,对提供高三历史复习或学习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先秦 (一)新课标、考纲与旧大纲、文综考纲的差异在命题中的反映 我们经过比较发现《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与现行《历史教学大纲》和《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主要不同点:一是从宗法制的角度分析西周的分封制;对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是一种宏观模糊处理。二是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对先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行了模糊处理,突出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影响;三是对先秦的社会改革重点突出商鞅变法;四是对先秦文化只突出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儒家思想家及思想。这也许是近几年来全国文科综合考试,很少涉及考查除分封制、商鞅变法和先秦儒家思想以外的其它内容的原因所在。 以先秦诸子思想考查为例,2004年上海卷考查了孟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2005年江苏卷考查了孔子思想;2006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Ⅱ“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题;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Ⅱ“祭祀悼念”题,北京文科综合卷“《论语》”题,天津文科综合卷“君与民关系”题,上海卷“历史学基本要素”题,对先秦诸子百家,特别是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进行了考查,广东卷“孔孟学说讨论”题,重庆文科综合卷“孔子教育主张和实践”题等等,都较好地体现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的“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的课程要求,有利于实现新旧课程的接轨。其典型是2004年上海卷中的“孔子题”: 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如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设置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历史材料简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与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命题巧妙,他以现实题材为切入口,深入考查了学生对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影响。解答本题,一是要牢固掌握有关孔子在思想、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具体贡献及其历史影响;二是要明确甲、乙、丙三人是从三个不同角度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的,注意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要运用一分为二和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题中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本题既反映了新课程的历史知识方面的要求,又突出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因此,我们在学习或复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应主要注意:(1)分封制的内涵及对先秦历史发展的影响。(2)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商鞅变法。(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价值和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突出孔子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历史地位。 (二)人教版历史新课标教材展现的新视点 2004年出版的人教版历史新课标教材与现行历史教材相比,《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规定要考查的内容,在新课程标准教材有新的或不同表述,而应引起重视的有:①关于西周分封制“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②从春秋战国时开始,“铁犁牛耕就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秦汉 (一)新课标、考纲与旧大纲、文综考纲的差异在命题中的反映 我们经过比较发现《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标准历史科考试大纲》与现行《历史教学大纲》和《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主要不同点:一是从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的宏观角度,阐释秦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这一方面现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不需要关注。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认识汉代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三是从宏观、综合与专题的角度认识秦统一、中央集权和秦始皇的是与非。在知识构建上,历史新课程标准突出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结构与特点、思想和文化发展演变纵向综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