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英诞《秋水》解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英诞《秋水》解读.doc

朱英诞《秋水》解读   内容摘要:《秋水》采用古典意象与西方象征主义结合的方式来表达现代人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感。本文拟从艺术层面与哲理层面对诗歌的内容、意象以及思想作一梳理。   关键词:《秋水》 知音 孤独   作为抗战时期生活在北京沦陷区的诗人,朱英诞长期被文学史冷落,时至今日知之者甚少。他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来到北京,有幸得到了林庚的指引并师从林庚,后在林庚的介绍下结识了废名,从此在诗坛追随林庚、废名二人,因此成为“废名圈”诗人之一。朱英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温柔敦厚”的美学传统,同时又深受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其诗歌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风格。朱英诞笔耕一生,在四十多年的创作中留下了了几千首诗歌,但公开发表的作品极为有限,《秋水》即是一例,该诗作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诗人在伪北大接任废名继续讲新诗。   《秋水》体现了朱英诞诗歌中“古典与现代互涉的”①的美学风格,具体表现为中国古典意象与西方象征主义的糅合。该诗从题目、题记到意象均带有浓厚的古典诗文气息,呈现出鲜明的古典诗歌凝练的特色。同时,朱英诞遵循废名提出的新诗就是“内容是‘真诗’,形式是散文”②的创作原则,采用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全诗分为三节,每节四行,每行字数不等,不讲求韵律,外在形式随意铺排,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出完整的情感。此外,朱英诞充分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象征主义手法,在古典意象中寄寓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秋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得很早且常被使用的意象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秋水”最早与“伊人”共同出现在《诗经》中的《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首民风中,“秋水伊人”喻指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庄子的《秋水》,通篇设喻,讨论人应怎样认识外物;王勃在《腾王阁序》中写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句堪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仁剪秋水。”“秋水”化为了“清澈的眼波”,此后有了“望穿秋水”的典故……   从古代诗文中可以看出“秋水”清澈而微凉,独立而内敛,给人明净宁远的美感。诗人以“秋水”为题,可以预见这首诗歌传达的是古典式的清雅宁远之美,诗人对高尚独立、质朴纯净的精神追求可见一斑。   作为朱熹的后代,家庭的影响使朱英诞年幼起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古典文学的海洋里,这自然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经常在诗歌中化用古诗词。从题记中更可见出他对古典诗词的偏爱。“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中的首联,该诗表达了唐朝诗人韦应物在扬州偶遇故人时心情之激动。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如叙家常,毫无雕饰,写老朋友彼此客中不期而遇的欢乐。朱英诞将这两句作为《秋水》的题记,暗示了诗歌将要传达的内容与知音相关。联系题记,可见《秋水》在表达知音难觅的感触外也传达出偶遇即是乐事,修短随度,方是大美之意。   你温柔的拒绝了许多,   许多赤裸的东西   落在白纸以外。   让它们保持适宜的温度。   这是诗歌的第一节。从字面上来看,“你”当指“秋水”,“赤裸的东西”可视为现实社会中物欲的象征。诗人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许多”,达到强化的效果,突出“秋水”态度的坚决。“秋水”“温柔的拒绝”了“赤裸的东西”,她采用平和的方式拒绝而非急促粗暴地排斥,可见“秋水”静默而坚定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让不美好的事物“落在白纸以外”。“白纸”正是“秋水”,“白纸”是纯洁无暇的代表,寓意身心洁净出尘,象征了“秋水”的纯洁,她拒不接受世俗的铅华。她让“赤裸的东西”“保持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温度”代表着“秋水”对现实的若即若离,身处社会之中,谁也无法不受其影响,所能做的就是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找到平衡点,诗意地栖居其上。“秋水”静守自己的一亩方圆,表现出“善万物而不争”的人生姿态。   时有片片的花叶流来,   一点的乱人心曲!   依旧留下那云霞的容貌吗,   啊无人相识的图案?   这是诗歌的第二节。“花叶”象征着外界的干扰。“片片的花叶”来到面前,“秋水”有所动,故云“乱人心曲”,真实地表现出了人在面对世俗的诱惑时内心的情感变化。“秋水”在进行内心斗争的同时质问自己“依旧留下那云霞的容貌吗?”“云霞”本指朝霞,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云霞喻有远离尘世的地方之义。“啊无人相识的图案?”这是“秋水”最终做出的选择。虽然采用疑问句的形式,但一个“啊”字表现出“秋水”对自己意志坚定的感叹。“图案”源于“云霞”,云彩形态各异,在天空中描绘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既然是“无人相识的图案”,可见“秋水”选择的“图案”只有自己才真正读懂,喻指万物的存在竟无人读懂自己,表现出“秋水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