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奈瑟氏菌B群引起一例新生儿流脑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docVIP

脑膜炎奈瑟氏菌B群引起一例新生儿流脑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膜炎奈瑟氏菌B群引起一例新生儿流脑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doc

脑膜炎奈瑟氏菌B群引起一例新生儿流脑的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目的:明确诊断并分析1例新生儿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流脑诊断、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新生儿疑似流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有关临床资料。收集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结果: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外祖母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流脑菌株,2株菌株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结合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病例。预防控制B群流脑的关键是主要采取以加强病原学监测、敏感药物使用的综合措施。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氏菌B群;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54-02   一、资料和调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根据脑膜炎奈瑟菌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B、C、D、X、Y、Z、W135、29E、H、I、K和L等13个血清群[1]。我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是由A群和C群引起,B群引起的病例较少见。因此本文对1例新生儿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分析结果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为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   2.标本采集及检测。采集病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及血培养检测,同时采集3名密切接触者(患儿的母亲、外祖母和婶婶)咽子标本,依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295-2008附录A、B、C方法进行[2]。   二、结果   1.病例发病及治疗概况。患者于2012年11月2日于泉州市第一医院产科G1P1孕39+2周顺产,11月7日出院。患者于11月1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11月12日11:45前往泉州市第一医院就诊,以“发热1天”为主诉,拟“新生儿感染”收住入院儿科NICU。入院后查体:T:37.6℃,P:144次/分,BP:72/46mmHg;神志清醒,反应尚可,哭声响,呼吸规则,全身皮肤无明显黄染,无皮疹、出血点。前囟稍紧张,大小约1.0cm×1.0cm,颈软,吸气性三凹征阴性,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许痰鸣。四肢肌张力可,原始反射存在。入院后予补充维生素K1、头孢米诺抗感染。11月14日经传染科会诊后,考虑:“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待除”,并于15日下午转传染科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转科诊断:“①败血症;②化脓性脑膜炎;③流行性脑膜炎待除。”经予以独立病房隔离治疗,头孢曲松、青霉素抗感染及物理降温后,病情较为平稳。   2.室检测方法。①血常规检测:WBC10.01*09/L,NE61.2%,LYMPH33.2%,RBC4.97×1012/L,HGB164g/L,PLT257   ×109/L;CRP:71.256mg/L。②血培养及脑脊液.于11月16号采集送至泉州市疾控中心培养,血培养阳性,脑脊液培养阴性,11月20号将可疑菌株送至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确认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③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透明;潘氏试验:2+,细胞计数0.316×109/L,多核细胞91%,单核细胞9%。④咽拭子标本检测。3名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检出一株B群脑膜炎奈瑟菌株(系患者的外祖母)。⑤流脑抗体检测结果。患者A群及C群流脑抗体均为阴性。密切接触者A群流脑抗体滴度为1:100阳性;C群为阴性。   3.流行病学调查情况。①个人史及居住情况:11月7日出院后,一直居住在丰泽区母亲娘家住处(与父母同住一间)。发病前10天内无外出史,近期无接触类似病例史。②对北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患者住地周围卫生所主动搜索,均未发现类似流脑症状病人。③免疫史:因未满六月龄,故无流脑疫苗接种史。   4.药敏试验。药物敏感结果:检出的2株Nm菌株同时对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利福平、氨苄西林、四环素、米诺霉素、环丙沙星均敏感;而对磺胺甲基异?唑、复方新诺明均耐药。   5.疫情防治措施。①对患者进行住院隔离治疗。②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予以SMZ预防性服药。③对患者住家开展疫源地消毒工作,空气、物体表面、卫生间用84消毒液按1:100比例进行消毒,衣服、被褥太阳曝晒等,保持住家环境通风对流。④与医院继续保持紧密联系,随时报告病人病情变化及转归。⑤要求北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患者住家所在社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流脑防控知识宣传教育。⑥对病例所在村7岁以下的所有儿童进行流脑查漏补种活动。⑦当地医疗单位要加强主动监测,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具有突然发热、头痛或和瘀点瘀斑等症状和体征病人要及时上报。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