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 章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参考】.ppt

第10 章躯体形式障碍和分离性障碍【参考】.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分离性身份障碍 3、诊断与鉴别: 假装DID 双相障碍 精神分裂 1、假设: 逃避不能应付的情境 2、生物学观点:大脑功能缺失 3、心理动力学观点:防御焦虑 4、行为学和社会文化学观点:社会角色分离 获得奖赏或避免压力的反应;获得同情和逃避责任的策略 5、认知的观点:记忆功能失调 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病因 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治疗 1、药物治疗:抗抑郁剂 2、心理治疗:以心理动力学治疗为主 整合患者分离了的人格状态 Kluft的三分之一原则;9个步骤 催眠术:诱发分离症状 第十章 躯体形式障 碍和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 1、癔症性躯体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 2、癔症性神经症 3、转换性障碍 二、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的异同 躯体形式障碍 分离性障碍 DSM-Ⅳ 躯体化障碍 分享性遗忘 疑病症 分离性漫游 转换性障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疼痛障碍 人格解体 身体畸形障碍 ICD-10 躯体化障碍 分离性遗忘 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 分离性漫游 疑病症 分离性木僵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出神与附体障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分离性运动障碍 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分离性抽搐 躯体形障碍,未特定 分离性感觉麻木和感觉丧失 混合性分离(转换)性障碍 其他分离(转换)性障碍 分离(转换)性障碍,未特定 CCMD-3 躯体化障碍 癔症性遗忘 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癔症性漫游 疑病症 癔症性木僵 躯体形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癔症性附体障碍 其他或待分类躯体形式障碍 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 癔症性运动障碍 癔证性抽搐发作 癔症性感觉障碍 混性癔症躯体—精神障碍 其他或待分类癔症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 Somatoform disorder定义 心理冲突或者心理障碍以身体障碍的形式表现出来。有的表现为身体感觉不适(胃痛、呼吸困难),有的表现为正常生机机能的丧失或削弱(不能看见,不能咽下东西,不能行走等)。而这些身体形式障碍找不到任何器质性病变,但有证据表明这些症状与心理因素有关。这些躯体形式的障碍都不有意识假装出来的,而且经过严格的医学检查后,病人仍然相信自己真的有病。多伴有抑郁、心境障碍、焦虑等。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 一、Hypochondriasis 1、流行病学研究 就医人群的2%-3% 无性别差异 高发于青春早期 表现因文化而有差异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 2、临床表现与特征 对自己患有一种严重疾病的可能性的焦虑或恐惧 反复就医,不相信无器质性病变的结果 并非有意假装 伴有惊恐发作 表现有文化差异(恐缩症)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 二、Somatixation disorder 1、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女性为男性10倍 发病于青春期 与双相障碍、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共病 多发于不接受情绪表达的文化与民族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 2、临床表现与特征 反复申诉多种多样、变化不定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并有所夸大。他们所关注的是症状本身 ,最常见的症状有:胃肠道,异常皮肤感觉,性与月经方面。(女性患者在泌尿、生殖器、皮肤软组织方面较为突出)。躯体化障碍多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 3、诊断与鉴别 躯体障碍:部位固定、稳定与否 焦虑障碍:其症状不局限于躯体症状 抑郁障碍:抑郁量表评定加以区分 疑病障碍:关注潜在疾病及后果 妄想障碍: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转换性障碍 三、Conversion disorder 1、流行病学研究 发病于青春早期及成年早期,多30岁以前 女性为男性两倍 患病率难达成一致 患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战争年代广泛存在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转换性障碍 2、临床表现与特征 身体机能障碍(失明/音/聪,瘫痪,麻痹) 无生理或器质性改变 症状具有选择性 “美丽的漠视” 并非有意装病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转换性障碍 3、鉴别 诈病、做作性障碍:有意假造生病、捏造身体症状,以得到外在利益 无意识过程?--视觉辩认测验时 4、癔证集作发作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疼痛障碍 四、Pain disorder 1、此“疼痛”非彼“疼痛” 心因性疼痛:一个或多个解剖部位的慢性持续性疼痛,病因未明(发作时,可由生理原因引起,随后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维持疼痛的主要作用) 2、特征 患者抑郁、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数升高,对躯体不适耐受性差,多反复求助其他科室 第二节 躯体形式障碍-疼痛障碍 3、流行病学研究 患病率0.6%(美) 占因疼痛就诊的30%-60% 10-15%的成年人仅由于背部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