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小学数学“做数学”的思考.doc
浅析小学数学“做数学”的思考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把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的情境,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感受过程,获得方法,培养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经历;体验;做数学;和谐发展
Study in experience Grow up in experiencing middle――To elementary school, the mathematics “makes the mathematic ” thinking
Yang Xiao?
【Abstract】The mathematics course standard points out: Get to work carry out , probe autonomously with cooperating to exchange importance being that the student studies a mathematics way; The teacher should arouse a students studying enthusiasm , provide student with the chance being engaged in the mathematics activity sufficiently, ... , Gain broad mathematics activity experience. In new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er needs the resource changing teaching concept, developing a course according to content of courses, give time and space to a student, be a student be created by the circumstances doing a mathematics , lets a student have knowledge in hand in doing a mathematics , forms the technical ability, feel process, gains method, trains emotion, boost a student developing all-round, harmonious thereby.?
【Key words】Experience; Experience that; Do a mathematic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1.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听一节农村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随堂课:五十有余的老教师沉着从容。根据教材编排,引导学生看课本,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克与千克的大小,以及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在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口的教学下,学生边听边说,整节课还算顺利,按时完成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似乎很令人满意。可在接下来的达标测评中,却出现了教师不想看到的局面:教师让学生估计一下自己的体重,有学生说500克、800克、1000克的,显然这样的结果不能让教师满意;教师比较民主的让学生接着说,一名学生说自己体重3000克时,我听到班里异口同声地“哇”了一声。从这一“哇”声中,我体会到多数学生对这名学生说的数量感到太大,好像3000克这个数太重了。从学生们的这一表现,我感到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并没有真正形成克和千克的正确观念。?
案例二 2005年5月1日,我有幸在郑大学习堂举行的“全国青年教师个性课堂教学大赛暨名师大课堂数学教学观摩会”上,听浙江温州谢作长老师的《升和毫升的认识》一课。谢老师以动画创设情境,从儿童喜爱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大头儿子感冒服药引出升和毫升;继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拿出自带的矿泉水和饮料瓶,初步感受升与毫升。接着便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操作中通过利用量筒、量杯、注射针管等教具、学具,由1亳升、10毫升、100毫升、1000毫升再到1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时地观察、测量、闭眼感受、倒饮料、喝饮料,教师引导、组织学生活动、游戏、探究、交流。一节课下来,学生好像都是在玩,而教师的也不像平时授课那样讲得透彻,学生的学习效果让人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