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保护性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doc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保护性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保护性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保护性管理制度、消毒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筑布局 1.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应当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3.应当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房、隔离病房和治疗室等,设置早产儿病室。辅助区包括处置室、探视室、洗涤室、配奶间等。 4.床位数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3m2,NICU使用面积≥6m2,床间距≥1m。 5.每个房间内至少配置1套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液。 二.人员管理 1.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其中医生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1名护士负责≤6名普通患儿或3名重症患儿(C级),1名护士负责≤4名普通患儿或2名重症患儿(A级)。 2.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医院和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基本知识培训。 3.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在未治愈前不应当接触患儿,必要时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和水痘等疫苗。 4.非本科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室,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三.环境管理 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空气消毒机每天定时消毒3次,每次2小时。 2.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床头桌等,每日湿擦式不少于1次,受到污染时立即擦拭,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3.地面每日湿式清洁2次,受到污染时立即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4.窗户、墙面每月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后再消毒剂擦拭。 5.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物品管理 1.湿化瓶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 2.婴儿保温箱使用中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湿式清洁恒温罩内外表面,如被血液、分泌物污染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应每日消毒。使用中的暖箱每周应彻底清洁消毒。 3.雾化器、体温表、浴巾等一人一用一消毒,吸氧面罩、吸痰管、浴垫等为一次性物品。 4.患儿奶嘴、配奶用奶具每次使用后需清洗干净再行压力蒸汽灭菌。盛放奶具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 5.被服、衣物等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终末消毒。 五.隔离措施 1.在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2.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或分组进行。 3.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作标记。 4.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应当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六.监测 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并积极配合相关医院感染调查与预防控制工作。 二.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内设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早产儿病房、隔离病房、配奶室、治疗室等,布局合理,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2. 新生儿病房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M。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3.新生儿病房入口处应设有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4.非本室工作人员及家属不得入内。本室物品不得外借,非本室物品不得随意带入。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等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得接触新生儿。 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为55~65%。配备空气消毒设施,每日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6.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每一位新生儿和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任何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避免血液及分泌物污染环境。 7.为新生儿进行各种穿刺和其他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常规。 8.新生儿治疗、护理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 9.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暖箱,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无菌水),湿化器、暖箱等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每周及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过滤网每月更换。 10.配奶器具必须保持无菌,配乳时应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11.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床头桌等,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