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避暑山庄简介.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避暑山庄简介

试述避暑山庄兴起及其衰落的原因。 一、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 二、避暑山庄兴起的原因 (一)、躲避天花 清康熙年间,关内天花肆虐,由于医学落后,并未找到传染的原因和途径,因此康熙认为可能是关外的蒙古人吧天花带到关。当时蒙古族首领经常要进京朝拜和进贡,因此为了避免蒙古人将所携带的天花再度带到京城,必须选择在其它的地方修建行宫来接见蒙古人,便于蒙古贵族南下进行朝拜。 (二)、政治原因:维护民族统一,巩固清朝统治 一位叫做柳得恭的朝鲜使者曾在书中写道:“康熙皇帝修建避暑山庄,实质是为了巩固边疆,在承德对少数民族实行一整套怀柔笼络政策。这里明明是皇帝施展权术的地方,可是皇上却偏偏使用避暑山庄一词,从中丝毫看不出任何政治痕迹,似乎使人进入了一个富于闲情逸致的环境,好像一层薄薄的轻纱,掩盖了政治统治的实质,叫人看后产生一种轻松的感觉,可见康熙用心之良苦。” 在避暑山庄苑景区北,有一座清代著名的藏书楼——文津阁,占地面3600平方米,主要建筑由门殿、假山、水池、藏书楼、花台、曲池、山石、月门等组成。津,是水的渡口。文津,是文化知识的渡口,如欲求得知识,便需自此问津的意思。 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文津阁,和北京紫禁城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合称“内廷四阁”,全部仿制浙江宁波的天一阁。 这组建筑坐北朝南,门殿、假山、水池、楼阁相继排列。主体建筑文津阁处于山环水抱之中,上下各六间。从外观上看是两层,里边实际是三层,中间一层为暗层,阳光不能直接射人,以便更好地保护图书。暗层全用楠木造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 这里除了藏有巨著《古今图书集成》,还有著名的《四库全书》一套。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共计36304册,贮书所用的6750个木制书函和128个木制书架,均为乾隆时期的避暑山庄文津阁原物。文津阁前有四组建筑,已毁,如今我们看到的文津阁,已是1954年重建后的样子。 承德北部的木兰围场是当时皇家狩猎场,康熙皇帝经常在此与蒙古族和维族首领见面。清帝在承德古北口处修建了以避暑山庄为主的诸多行宫,其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到木兰围场去进行秋地大点。因此,避暑山庄的修建和木兰围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康熙、乾隆在避暑山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我们的多民族关系。围场是处理蒙古问题的地方。而清帝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政策,因此当时的少数民族都拥戴清帝的通知,保证祖国边疆安定团结。 (二)承德的地理条件优越 承德,曾与热河并称,最早叫热河上营。承德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清王朝康乾盛世时期修建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作为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历史见证,以其北国雄奇风光兼具有江南秀美景色著称于世。热河地既高敞,气又清朗,无蒙雾霾氛。承德自古属关外,人烟稀少,但风景秀美,兼具“南方之秀美,北方山川之壮丽”。另外承德地处盆地,四周都是山,在皇帝心中就犹如众象朝揖。因此这样的地理环境迎合了皇帝的心理。其次,周围奇秀的山峰为建造园林提供了借景条件。最后,热河地处塞北山区,经过地壳运动和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奇行怪状的石峰和洞窑,及“丹霞地貌”。这决定了承德夏季两双,比北京更宜人。当时加之竟是炎热,天花盛行,人们来到承德既可以避暑又可以躲避天花。 历史故事佐证:避暑山庄的营建起源于一次皇家游猎。康熙四十年(1701年)腊月,康熙皇帝率一队骑兵出长城古北口二百余里,进入热河地区的武烈水河谷,发现不远处有一洼温泉,水雾蒸腾,萦绕其上,不禁暗暗称许。随从官员告诉他,此处曾是蒙古人的牧场,这座温泉名叫热河泉,前方不远即是热河上营。顺治七年(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多次出塞至此狩猎,还曾计划在

文档评论(0)

wuyuan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