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酱油研究报告
酱油的研究报告
一、工艺流程:
1、高盐稀态法生产工艺及操作要点
1.1高盐稀态法工艺流程
高盐稀态法工艺流程如下:
小麦一筛选除杂一焙炒一粉碎→→
豆粕一除杂一润水一蒸料一风冷→
混合—接种—制曲—制醪一发酵—压榨—沉淀—过滤一灭菌—成品
1.2高盐稀态法操作要点
1.2.1原料配比以小麦、豆粕为好,小麦占45%-50%。因为淀粉质原料水解后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能产生糖、醛、酯等成分,这些是风味物质的基础。
1.2.2蒸煮可用NK罐蒸煮。豆粕要干蒸润水,然后加入轧成片的小麦,再润水,如果
原料是风送进行的,操作较方便。
1.2.3制曲可采用2日曲,24h菌丝基本长好,为促使酶系全一些,定位42h出曲,便
于安排生产。制曲温度不宜太低,因为是开放性生产,温度太低会引起青霉等杂菌污染,所以品温控制在30度-33度。
1.2.4发酵固态发酵阶段:拌曲盐水15?Be’,盐水量750L/t-800L/t混合料,发酵温度控制在35?C
稀态发酵阶段:拌曲盐水18?Be’,盐水量1400L/t-1450L/t混合料,发酵温度控制在30?C以下。发酵初期每天搅拌1次,中期每周搅拌2-3次,后期每周搅拌1次。
1.2.5压榨压榨分初压、轻压、重压3个程序,初压是靠自重淋出,要求12h以上,加
压要缓慢。压榨出原油一定要有澄清工序,硅藻土2.低盐固态法生产工艺及操作流程
2.1 低盐固态法工艺流程如下:
2.2 低盐固态法的操作要点
2.2.1制曲粉碎:将豆粕粉碎成高粱米粒大小的碎片。干蒸:装入锅中加入稻壳,通
入蒸气干蒸(压力1.5kg/cm2)排气。润水:加入定量的水和冰醋酸(润水20min)加入炒麦粉、麸皮,继续翻拌15min。蒸料:翻拌均匀后,即可通人蒸气(压力0.5kg/cm2)排气(重复二次),然后继续通入蒸汽压力1.5kg/cm2时,维持15~20min即可出锅。蒸料结束后,立即出锅,经粉碎机、螺旋输送器边降温边人曲房,装入曲盒,降温至38℃左右接人种曲(曲种采用不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酱油曲精,接种量为混合料的3‰),料与曲翻拌均匀,摊平,即可进入培养阶段。一般接种后26~30h曲料即可成熟。
2.2.2 发酵用12~13。Be’盐水,使酱醅的含盐量控制在7%~8%之间。控制盐水温
度在55℃左右,先用盐水绞龙将曲料和热盐水搅拌均匀。此时发酵池内温度在40~45℃之间,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经5~8h后将酱醅倒池(俗称倒醅),使盐水分布均匀,从而使酱醅发酵均匀。倒醅后,再将酱醅表面铺平、压实、盖上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层覆盖3~
5cm的食盐进行封面,封面要及时,食盐要分摊均匀使其不透气,以免使其表面过度氧化,从而降低产品质量。
关键工序 工艺参数 设备 △蒸煮 将浸泡好的黄豆、麦仁分别放入蒸煮锅中;每锅加入黄豆与麦仁量分别为750千克;蒸煮温度控制在100℃左右;蒸煮时间为45分钟。 蒸煮锅 △灭菌 将需要灭菌的酱油用泵打入灭菌锅炉中,然后将酱油温度加热至80—85℃;待温度达到后开泵将酱油打入成品灌中,将成品罐中的酱油迅速降温至常温下备用 。 灭菌锅炉
生产设
备清洁
1. 蒸煮锅:要求每次一清洗,以保证蒸笼内、外干净。2. 灭菌锅炉: 灭菌锅炉在使用前必须先用清水清洗干净, 灭菌结束后,应立即将清水打入灭菌锅炉中进行清洗。 然后将清洗水放净备用。 注:带△为关键控制点 ℃,然后注入成熟酱醅中。加入二油和数量需按各种等级酱油的要求、蛋白质总量和出品等来定,一般为豆原料用量的5倍。加完二油盖紧容器,经2h酱醅慢慢上浮并逐渐散开,如果发酵不良,酱醅整块上浮不散开,则浸出效果较差。浸泡20h后,从池底部放出头油,头油不能放得过干,避免因酱渣紧缩而影响第二次滤油,头油用来配制产品,浸出头油后的酱醅称为头渣。向头渣中加入15-17 ?Beˊ的三油,浸泡2-3天,滤出的是二油,注入二油池,待下一次浸泡成熟酱醅使用或用来配制产品,浸出二油后的酱醅叫二渣。用8-10?Beˊ盐水浸泡1-2d左右,滤出三油用于下批浸泡头渣提取二油。
5、配制酱油
从酱醅中淋出的头油称生酱油,还需经过及配制才成为各等级的酱油成品。生酱油一般要求加热至80-90℃,保持20min,根据酱油质量和品种也变动,对于优质酱油,为了保持其特有的酱香,加热只需70-75℃,维持30min;低档酱油需要提高加热温度到90℃以上,维持 15-20min。将头油及二油按酱油质量标准进行配制。
三、该发酵食品所需设备:
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的生产企业均必须具备下列生产设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