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Lecture2翻译与语篇语境.ppt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ecture2翻译与语篇语境

1 1 Unit 2 History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中西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与现状 Unit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Teaching Contents: 1. 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 2. 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countri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 Teaching Aims: To make students get the general idea abou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history in China and in western countries. Teaching Focu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racticing and theory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mportant periods, figures and ideas.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oriented lecturing Discussion (group work, then class work) Teaching Approaches: 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 Procedures: 1. 中国翻译简史; 2. 西方翻译简史: 2.1 西方翻译实践史; 2.2 西方翻译理论史; 3. 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引 言 翻译理论的发展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据载,西方翻译理论史肇始于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修辞学家和翻译家西塞罗,我国的译论史则起于三国时期的佛经翻译家支谦,距今亦有一千七百来年。面对如此悠久的翻译史,无论作为一名学者还是翻译爱好者,研究翻译首先要对古今中外的翻译史和翻译理论研究加以了解。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一、 中国翻译简史 (一)阶段划分 1、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 1)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2)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3)“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 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观。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总序言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2、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中则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分期来划分的,即把中国翻译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部分 : 2.1 古代翻译史 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至清乾隆初年《番清说》为止: 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 2.1.1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 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 2.2 近代翻译史 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 2.3 现代翻译史 从“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2.4 当代翻译史 则从建国后至今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2.1 古代翻译史 2.1.1 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第二阶段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隋朝,上林园里设置了翻经馆。 支谦(三国)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开始追求文字的典雅; 道安(东晋)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 彦琮(隋代)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和对译者的要求“八备”; 鸠摩罗什(天竺,公元344-413)开始提倡意译; 慧远(东晋)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阶段在唐朝 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他们除了精通佛理以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1. 西方翻译实践史-六次翻译高潮 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 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一的安德 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拉丁文版《奥德赛》被

文档评论(0)

wuyuan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