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超滤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超滤的基本理论 超滤膜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超滤装置 超滤膜的污染与清洗 超滤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超滤(Ultrafiltration,简称UF),又称超过滤 1861年,Schmidt公布用牛心包膜截留可溶性阿拉伯胶 1907年,Bechhold较为系统研究了超滤膜,首次采用“超滤”术语 1963年,Michaels开发了不同孔径的CA超滤膜 1965-1975年,UF大发展,从CA扩大到PS、PC、PAN、PES等等 我国的超滤技术,70年代中期起步,80年代大发展,90年获得广泛应用,10多个品种 第二节 超滤的基本理论 超滤是一种筛分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结构对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 过滤粒径约1~100 nm,分子量大于500的大分子和胶体,如多糖、蛋白质、酶 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0.1-0.5 MPa的静压差 商品化的超滤膜多为不对称膜 1.超滤膜的工作原理 当液体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流经膜表面时,小分子溶质透过膜(称为超滤液),而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使原液中大分子浓度逐渐提高(称为浓缩液),从而实现大、小分子的分离、浓缩、净化的目的。 超滤截留大分子物质的机理是: 膜表面的孔径机械筛分作用; 在膜孔中停留而被除去(阻塞); 膜表面及膜孔对杂质的吸附作用。 2.超滤与反渗透的异同 共同点: 推动力均是压力差,在溶液的压力下,溶剂等小分子通过薄膜,而较大的溶解物质被阻滞在膜表面上。 区别: 膜不同 机理不同 工作压力不同 ① 膜不同 超滤膜较疏松,透水量大,除盐率低;一般用超滤分离大分子和胶体,能够分离的溶质分子至少要比溶剂的分子大10倍 反渗透膜致密,透水量低,除盐率高,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用以分离分子大小大致相同的溶剂和溶质 简单的透过和截留示意图 ② 机理不同 超滤的去除机理主要是筛滤作用; 在反渗透膜上分离过程伴随有半透膜、溶解物质和溶剂之间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③ 工作压力不同 超过滤的工作压力低(0.1~0.5 MPa); 反渗透所需的工作压力高(1~100 MPa)。 3. 超滤的基本传质理论 浓差极化 膜的透过通量——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膜上透过的溶液量,JV = V/At 溶质的截留率——可由原溶液和透过液浓度求出 Ra = 1-cp/cb (cb原液浓度,cp透过液浓度;mg/L) 超滤膜选择性透过溶剂和小分子溶质,截留的大分子在膜表面积累,浓度上升并以相反方向向料液扩散,达到平衡状态时在膜表面形成一定的溶质层(凝胶层),阻碍溶剂等小分子的跨膜行为,此现象成为浓差极化。 减轻浓差极化的方法 一类是在膜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操作策略,如搅拌、引入脉动流、鼓泡、超声或使膜振动等 另一类则是优化和改进膜组件及膜系统结构设计,如膜面处剪切流速的提高,设置湍流促进器等等 传质系数 速率方程(膜透过速率) 微孔模型(伯谡叶方程可计算溶质截留率、扩散系数) 渗透压模型(超滤浓缩时考虑) 凝胶极化模型 第三节 超滤膜的特性及制备方法 超滤膜材料一般用于制备反渗透膜的材料也可用于制备超滤膜,只是制膜液的组分配比和成膜工艺不同。超滤膜有多种,最常用的是:醋酸纤维素膜、芳香聚酰胺膜、聚砜膜和聚砜酰胺膜和无机膜。 1. 对称膜和非对称膜 对称膜和非对称膜 内皮层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优点 膜的装填密度大, 组件结构紧凑。 由于料液流经中空纤维内孔,所以料液分配均匀,流速较高,有利于克服浓差极化; 可很容易地把膜组件装入或卸出膜设备。 由于内、外表面上的孔径差别较大,且无中间海绵层 (双皮层膜有) 所以透过内表皮层的分子,不会被外皮层截留,产生堵塞与吸留的可能性小。 由于凝胶层形成仅发生在内表面,所以可用反冲洗来有效地清除。 2. 超滤膜的制备 高分子膜的制备 多为非对称膜,相转移方法 无机膜的制备 分三层,分离膜层、过渡层和载体层,形成不对称结构,溶胶-凝胶方法等 第四节 超滤装置 1. 超滤膜组件:有板式、管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四种。 2. 超滤基本工艺流程 超滤的操作模式可分为重过滤和错流过滤两大类 重过滤常用于蛋白质、酶等大分子的分离。 错流过滤广泛应用于生产 间歇操作:常用于小规模生产。从保证膜透过通量来看,这种方式效率最高,因为膜始终可保证在最佳浓度范围内进行操作。在低浓度时,可得到很高的膜透过通量。 连续操作:常用于大规模生产。由于需要分离物料的生产量常比控制浓差极化所需的最小流量还小,因此运行时采用部分循环方式,而且循环量常比料液量大得多。 重过滤 错流过滤 间歇错流 错流过滤 连续错流 第五节 超滤膜的污染与清洗 一、超滤膜的污染 是被分离物质中某些成分吸附、留存在膜的表面和膜孔中造成的 溶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层; 浓差极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