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绿化设计说明003 绿化设计说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03 绿化设计说明003 绿化设计说明

柏堰科技园中小企业内支路一、支路二绿化工程设计说明书 概况 本次设计为城市道路绿化工程设计,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道路本身也需要绿色植物的平衡和调节,而且道路绿化还能巩固路基、保护路面、降低噪音、防治污染,维护道路的良好环境,是城市道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标志。 (一)、气象: 合肥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二)、地形地貌: 合肥地处江淮丘陵,北起舜耕山,南至巢湖盆地周围,大部分地域岗冲起伏,垄畈相间。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南北低。江淮分水岭横贯中部(大别山余脉),自六安龙穴山进入肥西牛尾巴山,向东延伸,经大潜山、官亭、焦婆、大柏店、将军岭,至长丰山土山、吴山和肥东县中北部八斗岭、广兴一带高岗出境,进入定远县继续向东延伸。 (三)、土壤地质: 合肥地区属岗丘地质区,主要有较软弱的红色岩、压缩性小的松散沙砾土。路线通过区域位于燕山晚期凹陷活动的中心,区域内构造以褶皱构造为主。广大 地区有下白垩统“七房村组”构成,凹陷形态不规则,总体为北西向或东西向,凹陷内地层倾向多为南西。区域地貌的高差分析和堆积物结构反映了新构造动物的特点,如红层断陷盆地中堆积了厚达几百米~上千米的白垩系沉积物。 (四)、水文: 合肥市气候湿润,水系发育分别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或南流注长江,或北流入淮河。属长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南淝河、店埠河、丰乐河、派河等;湖泊主要有巢湖。属淮河流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东淝河、高塘河、庄墓河等;湖泊主要有瓦埠湖、高塘湖。兴修的有跨流域的淠杭灌溉河总干渠、滁河干渠、瓦东干渠等工程以及几十座水库和数千口塘坝。 设计依据内容 (一)、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3.《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00号令) 4.《风景园林制图标准》CJJ/T?67-2015 5. 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行道树施工导则》《绿化养护导则》2015修订版 6. 支路一、支路二道路平面总体设计图 (二)、设计内容: 该工程为柏堰科技园中小企业内支路一、支路二绿化设计。 道路景观生态绿化指导思想、设计原则与技术策略 (一)、指导思想: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对策,结合道路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景观及道路功能,通过道路景观绿化建设,美化和提高道路的运行条件及环境质量,而且道路绿化还能巩固路基、保护路面、降低噪声、防治污染、维护道路的良好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最终将道路建设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道路,与周边的毗邻的自然环境、城市建筑空间形成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网络生态系统。 (二)、设计原则: 1.环境优先原则 综合各类因素,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景观设计中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 ⑴ 坚持道路绿化与防护功能并重原则; ⑵ 栽种的树种以美化、经济、高效、适用等多用途、多目标、多目标、多功能的乡土树种为主; ⑶ 绿化应满足美化路容、巩固路基、保护路面、保护沿线环境、降低噪声、防治污染、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维护道路良好的环境的功能; ⑷ 对建设中被破坏较少的用地,以保护为先,进行恢复性建设,使之重新融入自然,取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效果; ⑸ 对建设中被破坏严重的自然景观,在设计上因地制宜,创造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的新景观。 2.以人为本原则 ⑴ 城市道路是一个以“人”为行为主体的交通系统,是一条安全高效的流动和联结通道。人们对道路景观的感知,是借动于道路无数视点对人们心理所产生的触动来完成的,它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存在于时间之中。因此以人为本,从人的精神状态出发考虑景观设计,通过巧妙组合运用各种园林景观元素及设计手法,创造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动感十足的道路景观。 ⑵ 考虑通视效果,留出足够的安全视距,优化道路视觉环境。 3.技术策略 ⑴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化绿化结构; ⑵ 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实行多种措施,提高绿化、美化质量和效果; ⑶ 坚持以乡土绿化植物物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