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专题.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药专题

《制药工程专题前沿进展》结课报告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7-O-β-D-吡喃葡萄糖基-8-羟基-5-甲氧基毛地黄黄酮以及其他10种已知的代谢物。其中3种化合物:3-O-β-D-吡喃葡萄糖基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毛地黄黄酮和3-O-β-D-吡喃葡萄糖基毛纲草酚是首次从植物中发现的,另外2种化合物:3-O-β-D-吡喃葡萄糖基金圣草黄素和3-O-β-D-吡喃葡萄糖基毛地黄黄酮是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发现。 研究发现菊科的总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而这些作用主要来源于其正丁醇提取物部分。对正丁醇提取物部分的化学分析得到了一种新的黄酮:3-O-β-D-吡喃半乳糖基山柰酚-6″-硫酸盐及一种首次在菊科植物中发现的苯丙烯基葡萄糖:3-苯基-2-丙烯基-1-β-D-吡喃葡萄糖(树脂)。金圣草黄素、3-O-甲基二羟四氢黄酮、毛地黄黄酮、橡黄素、杨梅酮、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橡黄素、7-O-β-D-芦丁糖基毛地黄黄酮、7-O-β-D-芦丁糖基芹菜苷元和3,5-二咖啡酰基奎尼酸等是首次从Carduncellus属植物分离出来的。 3 其他类 马尾藻科:研究人员研究了从海洋产物中获得的可增加PPARα/γ转化能力的新的PPARα/γ双重显效剂,即叶氏马尾藻中获得的酸(SQA)和酸(SHQA)。PPAR有3种的同种型物:PPARα受体主要在肝脏中表达,并可转化与脂肪酸氧化与脂类代谢有关的基因。PPARδ主要在脂肪组织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的PPARγ受体,可影响在脂类合成和储存途径中所包括的基因,PPARγ的激活可促进脂肪组织分化并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2种化合物可通过增加生脂基因表达的方式促进脂肪组织分化。因此,可将酸(SQA)和酸(SHQA)视为新的降血脂药物来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茄科:研究人员从茄科的果实中获得了一种新的称为新睡茄交酯与其他另外4种已知的化合物,这5个化合物均表现出对糖代谢正常大鼠和由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饭后高血糖症有抑制作用,其中1个化合物表现出较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及增加db/db小鼠的糖耐受能力,其治疗剂量在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中为25mg·kg-1。口服给与茄科植物的果实的水提取物(1.0g·kg-1)早已被证实可降低正常大鼠和由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浆胆固醇、血浆LPO和肝LPO水平。在诱导的高血胆固醇症大鼠中,其水提取物也表现出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具有成为降血脂药物的可能。 四、市场降脂药的需求分析[12] 由图1可知,降血脂药物的年度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在增长速度上,2005年和2009年有大幅下降,2004年、2006年、2008年呈稳步上升趋势,2007年较平稳。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降血脂药物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大,同时在药物的疗效及降低副作用方面需进一步加大研发。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他汀类药物显示出强大的降胆固醇效果,可以降低日常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但是,一些他汀类药物显示有毒副作用,比如肝功能异常、血清肌酸激酶升高或横纹肌溶解症,在联合用药时,如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会升高严重肌毒性发生的危险性。通过对他汀类药物深刻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他汀类药物在人群中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士魁,周伟澄.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7):536-542. [2] 王寅,吕圭源.降血脂作用机制及其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1,12(12):74-78. [3] 李犁,杜晓红,张建瑞,王瑞芳,武爱民.调血脂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60-3362. [4] 徐婷,韩硕,林昭静,等(调脂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9):241-242. [5] 查政,郭志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临床意义及其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4):229. [6] 具明玉,宋洪涛,刘茜(降血脂药物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9,28(1):89-92. [7] 成军.恩替卡韦及其抗HBV治疗效果[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29(2):76-78. [8] 罗生强.第四十届欧洲肝病年会有关病毒性肝炎纪要[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3):139-141. [9] 刁玉林,刘袆,孟大利.降血脂天然产物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12):1008-1012. [10] 潘秀琴,李巍,朱

文档评论(0)

zhuanye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