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教材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上教材介绍九年级上教材介绍

九年级上教材介绍 第一章 图形与证明(二) 【设计思路】 本章是继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证明(一),从5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本套教材前四册探索并获得的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一个又一个结论的正确性. 本章对一些结论,课本仍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然后再进行证明,将探索和证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本章的设计,较多的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本设置了《思考与表述》、《证明的方法》两个栏目,引导学生不断的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课本配置了生活中运用分析法的和反证法的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的思考方法和体会反证法的含义;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将结论进行拓展和延伸以及探索多种证明思路的空间,以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本章由5小节和1个数学活动组成: 第1节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第2节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通过简单的数学例子,渗透反证法. 第3节证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利用矩形性质定理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并再一次通过简单的数学例子,引导学生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第4节先回顾利用剪纸得到等腰梯形,然后证明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添画辅助线的方法;对于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的证明,课本用卡通人插话的方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证明的思路. 第5节通过回顾如何利用剪纸探索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促使学生借助直观的探索,进行抽象的证明. 数学活动选取了3个折纸活动,并通过证明来说明操作的合理性.再一次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在探索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交替地进行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教学建议】 1. 教学中,要注重直观的探索与抽象的证明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获得数学结论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证明的兴趣和掌握综合法证明的信心. 2. 发展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和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进一步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不同证明思路的交流和讨论. 3.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证明的出发点(源头)和过程(路径),不断的感受公理化方法. 4.教学中证明题的难度应与《标准》中要求证明的命题的论证难度相当. 【评价建议】 1.教学中应通过思考、交流、尝试等方式考查学生能否合乎逻辑的思考和有条理的表达,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 2.本章教学中,要求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格式,但应注意把握证明的实质,淡化形式的记忆,避免把证明的过程变成形式化的操作,考查的难度应适当.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课标要求】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极差和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看法 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师应予充分肯定。指出其优越的一面,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算不便,且在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功能”上,方差更强些,须指出方差更为常用。 6.在极差和方差的处理上,需要提醒学生: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它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易受特殊的影响;两组数据比较中,极差大的那一组并一定方差也大。在教学中可以提供一些数据或统计图表,让学生仔细体会极差和方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7.在本章教学中,通过实例与活动来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方差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方差计算式的导出过程上,了解它们的意义、作用和区别,应避免单纯的数学运算,鼓励学生充分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处理复杂的数据。 8.对于同一组数据,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评判结果。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深刻性。对于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度的比较与选择应用,教学时应进行恰当定位,不要做不适当的拔高和加深。 【评价建议】 1.知识技能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文档评论(0)

skewgu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