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Word版含答案.docVIP

《创新方案》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方案》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Word版含答案

第30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考纲展示:(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及演变,书画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热点提示:(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2)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4)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5)《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6)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7)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及艺术成就。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实用科学 1.四大发明 项目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思考] 中国的“四大发明”名称是由欧洲人首先提出来的,据此有人认为,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没有发挥任何重要作用。只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影响。对此你如何认识? 提示:中国四大发明的确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但不能认为四大发明在中国古代没有发挥作用。造纸术与印刷术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指南针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火药增添了节日的欢乐。任何重大发明和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其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2.数学、天文和历法 (1)数学 ①《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珠算: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成为算盘。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点拨] 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 整体看中国古代数学偏重于代数学,长于对数的运算及计算方法的研究;但是疏于几何学,很少注重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研究。 (2)天文 ①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③古代中国创制了浑仪、简仪等许多先进天文观测仪器。 [思考]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满足了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为封建王朝的帝王提供“应天承运”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正统性、合法性;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实地观测和研究;许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3)历法 ①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②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3.农学和医学 (1)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2)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③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问题1:探究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材料一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材料二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晋书·纸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说明其医学成就及影响。 (2)材料二中“造纸以当策”是指什么?分析纸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解读] 材料一中“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说明了社会对良医、良药的迫切需要;“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惟名利是务”说明当时医生医术的不足及医德的缺失。 材料二中的“契”指古代在龟甲、兽骨上灼刻文字和灼刻文字用的刀具,中国古代用竹片或木片记事著书,成编的叫做“策”;“揽之则舒……精思于一隅”分别说明了纸张的便携、易于书写等特性。 [尝试解答] (1)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成就及影响: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理论经典,被誉为“万世宝典”。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