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必修1)(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08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必修1)(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8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讲)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必修1)(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2013课标Ⅰ,9题,4分 2011大纲文综,9~10题,8分 选择题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6课标Ⅰ,37题,6分 2013课标Ⅱ,10~11题,8分 2012课标文综,37(1)题,10分 选择题 综合题 常见天气系统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2015课标Ⅱ,4~5题,8分 2013课标Ⅰ,10题,4分 2012全国文综,10~11题,8分 选择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无 无 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 考纲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判断 1.从不同的时间尺度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和波动性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 4.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根据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判读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25、A 26、B 考点:考查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名师点晴】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影响。气候变暖对高纬地区农业生产是有利的,高山的冰川退化、沿海的低地、岛屿被淹;中低纬地区农业减产;台风频次增加。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给东南亚周围带来热带降雨。 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美洲西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厄尔尼诺现象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有时也会反促成西北太平洋台风数目偏少,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 (2016?江苏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 ~12题。 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8 点 B. 北京时间11 点 C. 北京时间14 点 D. 北京时间17 点 12. 图示5 个城市中 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答案】11.B  12.C 考点:时间的计算,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名师点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时区和区时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 地方时计算也用东”加”西”减”法。做题就要注意每相差1度就要加或减4分钟。做时间的计算题时,只需要看出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