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古代漢語的性質 什麼是古代漢語?清代學者陳澧:“聲不能傳於異地,留于異時,於是乎書之為文字。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東塾讀書記》卷十一) 我們這裏所說的古代漢語,有其特定的範圍,它應當以文字的出現(約公元前十四世紀)作為上限,至“五四”運動為止,古代漢族人民的書面語言。 漢語發展史分期: 1、公元三世紀以前(五胡亂華以前)為上古期。 (三、四世紀為過渡階段) 2、公元四世紀到十二世紀(南宋前半)為中古期。 (十二、十三世紀為過渡階段) 3、公元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鴉片戰爭)為近代。 (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為過渡階段) 二十世紀(“五四”運動以後)為現代。(王力《漢語史稿》) 古代漢語的書面語言:文言和古白話。 文言≠文言文 本課所謂的古代漢語是指以先秦語言為基礎的、經漢魏作家加工、由唐宋古文家定型的古代書面語——文言。古白話:在北方話口語基礎上加工形成 因為古白話較淺顯,與現代漢語差別較小,能夠閱讀文言,一般也就能閱讀古白話。所以,儘管古白話也是古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本課不去專門討論它。 二、學習古代漢提高文言閱讀和運用能力。 《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原課本注:“佩著長長的寶劍,戴著高高的帽子。鋏,劍柄,這裏指劍。陸離,長劍擺動的樣子。冠,戴。切雲,帽子名。崔嵬,高聳的樣子。” 《離騷》:“高餘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王維《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把“還”釋為“旋”,在上古有先例: 子之還兮。 《詩經·齊風·還》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 《莊子·庚桑楚》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韓非子·喻老》 三、本課內容文選、通論、古代漢語常用詞 四、古代漢語學習方法(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二)注意語言現象的綜合比較。 (三)注意古今對比,防止以今律古 《鄭伯克段于鄢》 《春秋》 《春秋》“三傳”:《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左丘明 《春秋公羊傳》,簡稱《公羊傳》。 公羊高 《春秋谷梁傳》,簡稱《谷梁傳》。 谷梁赤 制,巌邑也:判斷句。 虢叔死焉:焉:兼詞,兼有指示代詞和語氣詞的作用。可譯為“於此”、“於之”等。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三句話換了三個主語,且都省略不說。 請京,主語是姜氏。 使居之,主語是鄭莊公。 謂之……,邏輯主語是社會的人們,但通常不說。“謂之”式是《左傳》中常見的句式,指社會上人們這麼稱說、這麼認為。唐孔穎達對這句話的注釋是:“以寵祿過度,時呼為大叔。” 今京不度:度,名詞,法度,制度。不度,不合法度。度,名詞用作動詞。副詞一般不修飾名詞,副詞後面的名詞常常活用作動詞。 姜氏何厭之有:何……之有,是一個賓語前置的固定格式。“之”是代詞,複指動詞“有”前置的賓語“何……”。也有研究者把“之”看作是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不如早為之所 為之所,雙賓語結構。為,在古代漢語裏是個含義十分豐富的動詞,在這裏是“安排”的意思。之,指共叔段,作“為”的間接賓語。所,處所,“為”的直接賓語。 多行不義,必自斃:義:指道德、行為或道理合理、適宜。不義:指不合理、不適宜的事情。斃:倒下去。 【偃 僵 僕 斃 跌】“偃”、“僵”是向後倒,“僕”是向前倒。“斃”是倒下去(包括“偃”、“僵”和“僕”),“跌”是失足跌倒。 君將若之何:若之何:是一個表示處置的凝固結構,意思是:對它怎麼辦(處置)。 無生民心:無,通“毋”,不要。生民心,“生”是動詞的使動用法,“生民心”就是使民生心,就是使人民(由於有兩個君主)而產生二心。 無庸,將自及“無庸”:“庸”通“用”,“庸”的這種通用,一般出現在否定式裏,如“不庸”、“勿庸”等。及:趕上。在《左傳》裏這個動詞的賓語常省略不說,而“及”的對象一般指不好的,如“禍”、“難”等。如《左傳·桓公十八年》:“周公弗從,故及。”杜預注 :“及於難也。”因此這裏的“自及”意為自己趕上(災禍),即自取滅亡。 可矣:“矣”是一個表示動態的語氣詞。它意味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在一般情況下,“矣”總是把事物發展的現階段作為新的情況告訴別人。“可矣”說明以前還不行,現在行了。 【襲 侵 伐】《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伐”是正式的戰爭,所以有鐘鼓,而且進攻的國家總要找一些“聲討”的理由。“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戰”。 “襲”比“侵” 更富於秘密性質,只是偷偷地進攻。 封人封:本义为培土植树。古人封土植树的目的是为了划分田界和疆域,所以封字有“疆界”义。 封人:管理疆界的官。古代的官吏名稱有的前用一個字表示工作的性質,後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