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母戊鼎遗落大陆司母戊鼎遗落大陆
谁阻止了司母戊大鼎迁往台湾
【导视】: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为躲避战火,国民党南京行政院决定将大批大陆文物分三次迁往台湾。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一批批珍贵文物是如何被运抵台湾的?这一路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风险? 而当时在南京博物馆的青铜器中,有一件旷世珍品、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司母戊大方鼎却侥幸没有被运走,而是留在了大陆。究其原因,只因其太大、太重,事实果真如此吗?区区几百斤的大鼎就真的无法远距离运送吗?究竟是《谁阻止了司母戊大鼎迁往台湾》呢?本期《档案》即将为您讲述。
【短片】:
1949年4月21日零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全线发起渡江战役。当天,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第二天,国民党当局弃守南京,部署退却。23日,代总统李宗仁撤离南京,国民政府发言人在何应钦公馆宣布撤离南京。至此,国民党政府定都22年的首都南京,不到三天时间就被解放军解放。当解放军部队攻入南京飞机场时,在一侧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体型巨大的木头箱子,箱子四周被装订的严严实实,这个大箱子里装的会是什么呢?
【讲述人1】:(背景板)
观众朋友,欢迎打开今天的《档案》。当解放军现场拆开铁钉,打开木箱子一看,现场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这里面装的不是别的,正是1939年在安阳小屯出土的、有着“镇国之宝”美誉的、并且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见此情景,解放军赶紧再将木头箱子原封不动地封好,小心翼翼将大鼎护送到了南京博物馆保存。那么,这装订好的司母戊大鼎原本打算是要运往哪里的?它最终又为何会遗留在了南京机场呢?
【短片】:
1948年是中国近代史演进最为激烈的一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了,南京的人们再也坐不住了,四天之后,南京市鼓楼区的一所寻常院落当中,一个秘密会议正在召开。参与人员有当时的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兼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秘书杭立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教育部长朱家骅、外交部长王世杰、考古学家李济等8人。会议气氛异常紧张,很快,八个人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为躲避战火,将故宫博物院抗战期间南迁的所有珍贵文物迅速迁往台湾。
在他们八个人当中,最早提出这个建议的是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杭立武。杭立武,安徽滁县人。192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为中央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转任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抗战期间任国民参政会参议员、美国联合援华会会长。1944年任教育部常务次长。两年后调政务次长。
【主持人2】:(背景板)
这是1950年杭立武在台湾撰写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里面详细叙述了这次会议的决定,上面记录着首先抢运故宫600箱精品,并推举杭立武全权负责此次文物迁台的各项事宜。很快,接替翁文灏行政院院长职务的孙科就签署了这份批准文物迁台的文件。同时下拨了二千八百元金圆券,作为迁运费用。事实上,这已经是杭立武第二次提出将文物转移的建议,早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杭立武就表示,一旦日寇进入南京城,很有可能会染指这批无价国宝,应该将大批的文物国宝进行南迁至安全地带。
【短片】: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悍然发动芦沟桥事变,紧接着又在上海点燃战火,发动了八一三淞沪战役。此时,故宫国宝大部份都集中于南京朝天宫,日本轰炸机已数度飞临南京上空投弹轰炸。见此情景,杭立武紧急面见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建议应将故宫国宝尽速后撤至安全地区。张群拍了一封电报,向在杭州的蒋介石请示。第二天,张群告诉杭立武,蒋介石已经批准,同时命令杭立武负责把南京的国宝迁运到大后方。
【讲述人3】:(带logo)
当时由于正值抗战爆发初期,国家穷的连军用物资都很难找到交通工具运输,更别提这运送文物了,后来还是蒋介石亲批,才拨调了一个拉货车的火车皮,把一批存放在南京的古文物沿着津浦铁路,转陇海铁路运送到宝鸡,再用大卡车护送到四川。而另外一批文物,则走水路,租用的是英商运输船,顺着长江运到汉口,再转运四川。这些文物分别贮藏在四川的乐山、峨嵋和贵州安顺等地。直到抗战胜利后,这些文物才从四川的存放地点陆续又运回南京。
【短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司母戊大方鼎历尽艰辛又回到了南京。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不仅铸造工艺精湛,造型凝重结实,而且纹饰非常繁丽雄奇。据说,1948年杭立武提出将文物迁往台湾时,众多宝鼎都被定为运送青铜器中的重中之重。可这个有着“中国古代青铜器之王”美誉的大方鼎,却被留在了祖国大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讲述人4】:(无logo)
1996年,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先生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访问。李先生站在毛公鼎旁留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说:“中国青铜器中有两件之最,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青铜器,现在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大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