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远作文笔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志远作文笔记吴志远作文笔记

自然: (1) 隆隆作响的抽水车,贪婪无厌的采冰商人,把瓦尔登湖破坏殆尽,瓦尔登湖的柔丽、宁静只是梭罗笔下的一个传说。(讲故事)其实,我们失去的何只是一个瓦尔登湖,太过膜拜器物文明的人类还撕毁了鸿蒙时期人和自然的和谐契约,我们失去了一个“诗意的栖居地”。 传统: 鸦片战争,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力也节节败退。100多年来,我们由器物而制度,由制度而文化,一路向“西”。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工业文明,批判“落后”的中华文明,我们与传统渐行渐远。(讲故事)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失去了可以回眸眺望的传统,可才鉴往知来的传统,它还具备行远的能力吗?、 过渡: (2)3D泛滥,我们就少有《桃姐》式的手工意味的心灵小品;摄影器材更新换代,我们却再也看不到“巴黎一场”式须弥荠子般的经典,音乐混响器流行,4个iphone就是一个小型室内乐团,我们却失去了德彪西的神秘、巴赫的圣洁。(讲故事)人是创造的灵长,机器是只能因袭的蠢物。当人类用伟大的创造力兑换低劣的因袭技巧时,人就降格为物了,人最值得骄傲的创造的光芒就会黯然。 林怀民,台湾本土舞蹈家,“云门舞集”的创始人,他崇尚“极简主义”表演方式,一袭素衣或一身玄服,没有华丽舞台。摈弃粗糙的感官刺激,我们就能欣赏到一场超凡拔俗的“九歌”和充满哲意的“蝉”。(禅)他擅长用减法作加法,减去外在的物质条件,增加舞蹈的内涵。把东方哲学和西方现代舞蹈文明完美结合。 (1)是供人攀援而上的命运井绳。 台湾渔村的龙应台16岁还穿着“富强”米袋改制的衣裙,是凭借公平教育的机会改变命运,成为博士、成为作家、成为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思维的知识精英的。“教育是把我从底层命运打捞起来的井绳”。这是龙应台对公平教育的深刻体会。 同样,公平教育让毫无家世背景可怜的胡适,走出了闭塞的绩溪踏上了庚子留学的邮轮,远渡重洋,眼界大开,成为学冠中西的大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成为现代中国的启幕人。 (2)是观一段历史的反思和修正 建国之初,为了应对严酷的国际环境,为了兴国强国,中国政府用“剪刀差”的方式以农养工,发展重工业。以致中国农业发展受到抑制,城乡差异扩大,东强西弱的地域格局差距明显。(交待背景)而公平教育只是对西部的农村孩子提供了一种别于“富士康”的职业选择。因为除了农民工的未来,除了加入“制造业”大军的前途,他们也可以是下一个李嘉诚、俞敏洪(新东方)、张朝阳(搜狐CEO)、、、、、、这不是城里人的慷慨或善举,这是城市对乡村的“反哺” (3)是为社会平稳发展奠下的基石。 不可否认这是一“二代”飞扬跋扈,“拼爹”理直气壮的时代。门阀制,血统论的沉渣又再度泛起,公平、公正受到挑战和质疑,而教育又是衡量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标杆。 历史上科举制的确立让平民才俊有了参与政治,大济苍生的机会。唐代开放雍容,宋代人文璀璨,和科举制、教育公平不无关系,而1875年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普及,无论出生贵贱,皆入序痒,以至于1894年甲午海战时,日本的走卒仆妇皆能读报。二战时,日本每个普通士兵都有初中学历,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和公平教育不无关系。 相反,一个连基本的教育公平都无法保证的社会必然是畸形的。“世宵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非但是对人才的巨大浪费,也阻塞了社会各阶层自由流通的可能性。阶层固化,社会没有前进动力,结局是文明倒退,甚至是文明进程的激变。 论点:教育应该去功利化。 琴童苦练琴艺,错过一个又一个放风筝的春天,不是出于对肖邦或贝多芬的热爱,而是出于对加分、对名校的渴望。体育生苦练弯道技巧,不是折服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而是窥觎特招生的优惠的政策。我们像是精明的犹太商人,权衡利弊得失,有时甚至把兴趣、青春、光阴都廉价出售了。 中国的加分制度有一个怪象,艺体为学科考试加分,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而从未听说学生因为数学加分进入中央美院或上音学院,以数、语、外为主,物、化为铺,音、体只是花边。中国教育各个学科等级森严的排列方式,也折射出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有用”的或“无用”的,关乎考试,关乎就学,关乎名利,是“有用”的。关乎“兴趣”,关乎“情感”关乎美是“无用”的。功利思维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只是我们不懂教育应是去功利的。法国人重视哲学,“无用”的哲学是大学录取重要的参考指标,而法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法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世人皆知。 美国大学看重学术尊严,亚利桑那大学曾经拒绝为奥巴马颁发“荣誉博士”的称号。因为在校长看来,总统先生只不过出了两本畅销书,没有任何学术成就可以和这个头衔相匹配。早已习惯了向权力低头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趋功利的我们,应该会嘲笑这位校长的“迂”,但他对学术尊严的认真态度,又让人不得不对他肃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