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课件
宫 室 古代住宅门、寝门、堂、户的位置 住宅最外面是大门,门外有屏,叫萧墙,今称照壁。《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据此称内讧为萧墙之祸。 周代大门一般是三开间,中间是明间,为门,左右各一间为塾。门内为庭,即院子。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都建在高台之上。 最前面的是堂,堂东西两面墙叫序。堂靠庭的一边有两根柱子,称东楹和西楹。堂的作用是活动和待客行礼的地方。堂的正面没有墙,堂前有两个阶梯,称东阶和西阶。古人在室外尊左,因此西阶是宾客走的。堂的一面无墙,其边、角都暴露在外。堂边叫廉,廉必直,所以后来说廉正、廉洁。 宫 室 室在堂后,有户相通。要入室必须先到堂,要到堂必须历阶而上。孔子说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指学问未到家。室堂之间有窗,叫牖。客人一般不进入主人之室。室的北面墙上还有一个窗子,叫向。《诗经·七月》:“塞向墐户。” 闺在大门之内,堂之前,为第二重门,其门较小。闺内为主人起居之处,由此后来称内宅为闺。后来用以专指女子住处,如闺阁,小女子则曰闺女。闺又称为寝门。 《左传·庄公八年》:“费请先入。伏(齐襄)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齐臣)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像)’。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了解了古代堂、室、门、闺的位置,我们就可以想像出当时的情景。 宫 室 庭也写作廷。《史记·伍子胥列传》:“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庭是群臣朝见君王的地方,所以又叫朝,后代说朝廷。《左传·宣公二年》说晋灵公杀了宰夫,“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过朝就是过廷。 庭的地方较大。庭中要植树,棘和槐是王公大臣列位的标志,后来就用这些植物名指朝廷的高位,如任昉《桓宣城碑铭》:“将登槐棘,宏振纲网。”君王的庭中还设火炬,叫做庭燎,据说天子百燎,公五十燎,侯、伯、子、男三十燎。 宫 室 尊者在堂则卑者在庭,宾客是受尊重的,所以上堂;宾客的随从就必须站在庭中。《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分析如下:“右”是车右,有武力者承担之,责任是保护主人。“趋登”,趋是合礼的动作,登是从庭下上阶入堂,不合礼。臣饮君酒,三杯为限,所以以此为借口搀走赵盾是合礼的。由此可以看出提弥明大节不拘细行的灵活应变的能力。 宫 室 室:室内四角称为隅。《论语·述而》:“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给他讲解室内的一个角而他不能联想推知其他三个角,这样的学生就不必再重复教了。 室内的四个角都有专名:《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东南隅谓之窔(yào)。 奥和窔都有幽深、黑暗义,因为阳光从南面户牖入室,室内背光处为西南和东南。 宫 室 室内四个角中以奥的位置最为尊贵,所以《礼记·曲礼上》:“夫为人子者(父母健在者)居不主奥。”奥可以是室内的祭祀之所。 由于奥最尊,在室内坐西向东的位置也就最尊。如《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分析如下:项羽东乡坐,表现了他自尊自大的态度,自以为王。范增南乡坐,南乡是第二尊位,项羽让谋士坐,说明范增的地位。刘邦北向坐,其地位在项羽看来,不如自己的谋士。张良西乡侍,地位更低。樊哙闯入军帐后,只能在张良的东面,而且站着。项伯是项羽的叔叔,只好让他跟着项羽坐在最尊处。 宫 室 古人席地而坐。即坐时要在地上铺上席子。席子也是睡觉的地方,所以有成语“寝不安席”的说法。稍讲究一点的,坐时在席子上再加一席,谓之“重席”。 贫苦人家可以无席可铺, 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 已经坐在席上,对尊者自表谦卑就要避席,而且要伏地。 《论语·乡党》中还说“席不正,不坐。”《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客退,晏子直席而坐。”直席也就是正席。正席是指席子的四边与墙壁平行。强调席正,是为了表示庄重。这是礼的要求。 宫 室 古人的坐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后跟。如果将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叫做长跪,也叫跽(ji),这是准备站起来的姿势,也是对人表示尊敬。 箕:即箕踞,是一种很随便的坐法。两腿可以平伸,身与腿形成近似直角,其形像簸箕。如果有外人在场,这种坐法是对客人的不尊敬。如果不是有意傲人,箕踞就是不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