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花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安花鼓

一溜鲜嫩嫩的水乡娇娘,一溜红红的花鼓,一袭碧碧的绿裳,苏北的里下河呵,接纳了淮河,接纳了大海,接纳了长江,接纳了从上天垂下的雨帘。 清清的海风,绵延了五千年,从青墩碎瓷中滚落的稻种、棉籽还有桑树根,落在这块土地上,卷起了千里银浪、万顷金浪。留给今天,依然是蚕蛹的丝丝作响。 风吹浪涌,稻穗漫漫,银花滔滔。姑娘柔柔的手儿,注入太阳的坚毅,注入大海的狂野。咚、咚、咚……锵、锵、锵……阴柔的血管喷涌出阳刚的血浆。 旋风一般,飞扬的鼓点;火花一般,跳跃的舞步;雨点一般,缜密的情感。敲香了秋梨,敲熟了稻谷,敲醉了白花花的棉田。 碧碧的绿裳在飘,红红的花鼓在跳,柔顺的里下河女子在笑。绿裳是春色,花鼓是青春的火焰,娇嫩得可以掐出一把水的女子,是粘稠的老酒,将五千年的土地装扮得年轻,装扮得奔放。 咚、咚、咚……锵、锵、锵……那个猛呵,那个密呵,是骤雨,是雷电,是澎湃的心房,是蓬蓬勃勃的希望! 水灵灵的影儿,在跳跃,在闪烁,在敲击。震醒了大江,震醒了大海,震醒了沉睡了五千年的土地,震醒了与大江、大海连接的里下河。多水的江海平原,多水的女儿,拍打出的花鼓声,溅出的也是水一样清澈的血浆。 一个姑娘是一支鲜嫩的花,一队姑娘则是一群让天地动容的鼓点。忘情的拍打,忘情的狂舞,咚、咚、咚……锵、锵、锵…百十个一脸稚气的丫头,铺展开一片绿色,燃起百十朵火焰,烘托起一个雷声滚滚的世界。 清醇,震撼,奔腾,让恬静的秋色飞溅,让平静的河水沸腾,让疲惫的人们亢奋,让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辉煌进入视野。 多么豪迈,多么粗狂,多么火热,女子的阴柔揉进了阳刚,蓦然间,大地没有了黑夜,四季没有了冬天的晦暗。 好哇,水灵灵的海安花鼓!壮观哇,水乡女子与大海一样宽阔的思想!一槌下去,就是一片轰响!一槌下去,就是一道光亮!别看那是柔情女子,震撼着,烧灼着,感染着,愈拍愈烈,愈拍愈烈,愈拍愈烈……鼓声隆隆,透出不屈的性格;舞姿翩翩,透出柔柔的江风,透出呼啸的海韵,更透出水乡女子的豪放。 咚、咚、咚,是一种刚强!锵、锵、锵,是一种委婉!排山倒海,排山倒海……在咚、咚、咚的呼啸中,在锵、锵、锵的啸叫中,感悟豪壮的抒情,感悟奔放的思索! 谁说女子不如男,每一个鼓点,都充溢着磅礴的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充溢着血性与柔情的结合;每一声呼呼而出的呼喊,都充溢着战胜一切的不屈。 海安花鼓,你是水做的,你是太阳做的!从拿起你的那一刻起,大平原的女孩呀,血管中就灌注了钢铁,灌注了的长城,灌注了祖先不屈的思想。 舞姿与鼓点交织,柔情与阳刚交织,获得与希望交织,今天与明天交织。凝聚、奔突,潇洒、升华,绿色成了一片,红色成了一片,飞扬的声音成了一片,拍击花鼓的女儿呵,硬生生地将自己编排进震天的鼓乐……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海安花鼓早先流传于海安县东部的角斜、旧场、李堡、曹园、西场一带,也傍及如东的浒零、东台的新街等地,尤其盛行于角斜,因此,又名“角斜花鼓”之称。 据考,海安花鼓的形成时间,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明斋真识?广陵韵事》载有“花鼓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又夜,始以乡野、继以镇市,始以村俗民氓、继以纨绔子弟”之记述;成书于清同治甲子三年的《海陵?竹枝词》也有词曰“村部平安时作会,觋巫歌舞历年年,敲镇伐鼓都卢语,聒得居人夜不眠”。另据海安海安花鼓之唱词选段考证,其间有“花鼓唱起一条声,国泰民安出忠臣;刘公平倭安天下,三世难报子戎恩”者。子戎,刘公景韶之大号,明嘉靖进士,浙江按察使,掌管海道通务,官至检都御史。公元1559年夏,倭寇侵犯通州,刘公率师挥戈于丁埝、如皋东门、岔河、西场等地连连告捷,全歼倭寇。海安西场于今仍留有“平倭冢记碑”。又 “李三宝救驾”一折可引以为证。李三宝者名李岩,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其妻苏鸾娇,人称“红娘子”,亦为起义军首领。公元1658年,李自成于陕西潼关遭明军伏击,身陷重围。李岩、红娘子乔装成花鼓艺人,深入重围,救出李自成等17位首领转至商洛山重振旗鼓。因李自成曾称“大顺王”,遂将故事篇名定为“李三宝救驾”,其中之旦角即红娘子苏鸾娇。嗣后沿袭为海安花鼓若干唱段之女主角。 海安花鼓原为说唱艺术,分作三段:闹场歌舞、杂剧演唱、收场歌舞。多在庙会、渔船出海和春节期间上演,班社有生于1913年角斜卞文学班,生于1919年的旧场冯祖文班,生于1917年的目不暇接场曹志生。当今健在的还有旧场的纪荣俊,也是解放后花鼓班社的领班之一,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在央视七套新千年前来采风时,其歌舞动作仍不减当年。 《海安花鼓》的搜集整理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文化馆人取其精彩部分的“闹场歌舞”为传承发展的脉络,因对使用的道具在班社中有“响鼓”与“花灯”之争议,故而取折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