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特色.doc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师大现代文学课程主要特色 本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突出的教学特色,主要有以下几项: 1、建立课程群教学体系,探索课程群分层次教学规律,从理清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群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系列选修课程,并将这三个层次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 2、建立教材体系,抓高质量的系列教材的建设,以教材的系统建设带动课程群教学内容的全面改革。自1999年起,我们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研究性系列 选修课程等三个层次都出版了相关教材,并产生了较好反响。 3、建立教研互补互促体系,注重教学规律的研究,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注重科研成果向课堂教学方面的转化,抓授课内容的不断调整和更新。做到既遵本循纲又不照本宣科,力保每一门传授给学生的课程都具有较高水准和相当深度。 4、建立教、学互动体系,抓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的锻炼,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一方面大力支持学生开展与专业课有关的课余实践,另一方面为学生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的常规性讲座,培养学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力。 5、建立课程教学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体系,以教学名师为主导,树榜样,带群体,建立起一支具有高度团结协作精神,水平齐全,认真敬业的教学队伍,形成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南京师大现代文学历史沿革 本课程最初开设,是在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春天,开设对象是文革后第一届(1977级)本科生,开设时间是一年,每周4节,共160课时。当时,本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偏于老化,所采用教材也比较陈旧,但本课程教师还是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吸取新的研究成果,探索可行的新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 1985年前后,本课程开始了新发展,以老教师秦家祺为主导,以青年教师朱晓进为中坚,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创新。首先,在教材上,经历了多次筛选和甄别的过程,先后采用过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张钟等《中国当代文学史》、金汉《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等多种教材,力求选择到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好教材;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开始尝试采用一些新方法,如初步利用多媒体(与教材配套放映电影、播放录音等)进行教学,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1996年以后,朱晓进成为本课程的负责教师,他在自己努力探索现代教学方法的同时,更注意加强对本课程教学人员的培养和辅导,为本课程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首先,他提出了将本课程人员“博士化”的口号,努力优化本课程人员的知识结构,鼓励本课程年轻教师外出深造,同时,大力引进杨洪承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壮大了本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力量,也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良好教学素质和敬业精神的教学队伍;其次,他大力狠抓教材建设,使以往由选择别人的教材进入到编撰自己的教材的新阶段。朱晓进自己承担了教育部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的主编工作,还组织本课程其他教师参与这项工作,同时,还组织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鲁迅概论》等适应多个层次的多种教材,使教材建设真正成为了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第三,他对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他明确了本课程教学应将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的基本精神,改革了停留于书本知识的教学传统,在教学理念上进行了创新,同时,本课程的课时也进行了改革,增大了教学时数,总课时由以往的160课时增加到200课时,并主持开设了“学术研究论文阅读与写作”的新课程,增添了新的教学设备,为现代教学理念的实施创造了时间上和物质上的充足空间;第四,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开始进一步强调现代化的方向,特别强调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一传统课程现代化,在教学方法上,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与要求学生动手创作文学作品和现代文学论文,将成绩考核和动手能力挂上钩来。而且,本课程开始全方位地尝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大力拓展网络资源,将书本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录像、幻灯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的发展,尤其是1996年以来第3个阶段的发展,本课程已经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也形成了一个以朱晓进为主要负责人的优秀高质的教学队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学生们普遍表示出对本课程的高度兴趣和喜爱,同事、同行专家也做出了高度评价,而且,学校、省教育厅有关部门对本课程也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给予了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