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理论概述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理论概述
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理论概述
一、测土配方施肥定义 是在通过土壤测试,及时掌握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状况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气候条件,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制定合理的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中微适宜用量和比例、相应的施肥技术),实行无机与有机、氮肥与磷、钾肥,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1、养分归还学说 2、最小养分律 3、报酬递减律 4、因子综合作用律 养分归还学说
是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也叫养分补偿学说。主要论点是: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带走养分,使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因此,要恢复地力,就必须向土壤施加养分。而且他还提出了“矿质养分”原理,首先确定了氮磷钾三种元素是作物普遍需要而土壤不足的养分。他是第一个试图用化学测试手段探索土壤养分的科学家。从那时候至今,测土施肥科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农业技术措施。 最小养分律
是李比希在试验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的。他是这样说的“某种元素的完全缺少或含量不足可能阻碍其他养分的功效,甚至减少其它养分的作用”。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的高低受作物最敏感缺乏养分制约,在一定程序上产量随这种养分的增减而变化。它的中心意思是:植物生长发育吸收的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为了更好的理解最小养分律的函义,人们常以木制水桶加以图解,贮水桶是由多个木板组成,每一个木板代表着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一种养分,当由一个木板(养分)比较低时,那么其贮水量(产量)也只有贮到与最低木板的刻度?( 报酬递减律
报酬递减律最早是作为经济法则提出来的。其内函是:在其他技术条件(如灌溉、品种、耕作等)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再增加施肥量,相反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可以根据这些变化,选择适宜的化肥用量。 (1)增施肥料的增产量×产品单价>增施肥料×肥料单价。此时施肥经济又有利,增产又增收。 (2)增施肥料的增产量×产品单价=增施肥料单价。此时施肥的总收益最高,称为最佳施肥量,但产量不是最高。 (3)如果达到最佳施肥量后,再增施肥料可能会使作物略有增产,甚至达到最高产量,此时再增施肥料可能会造成减产,成了赔本的买卖。 据上述二者的变化关系,一选择最佳施肥量,多采用建立回归方程,求出的边际效益等于零时,这时的施肥量为最佳施肥量。?( 因子综合作用律
据统计,作物增产措施施肥占40%,品种占17%,灌溉2%,机械化占13%,其他占28%,因此测土配方施肥应与其他高产栽培措施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增产效益。在肥料养分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施用,这样才能产生养分之间的综合促进作用。 三、配方确定的基本方法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2、目标产量配方法 ★养分平衡法 ★地力差减法 3、肥料效应函数法 ★多因子、多水平田间试验法 ★养分丰缺指标法 ★氮、磷、钾比例法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作法是,按土壤肥力高低分为若干等级,或划出一个肥力均等的田片,作为一个配方区,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和过去田间试验成果,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估算出这一配方区内比较适宜的肥料种类及其施用量。 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强,提出的用量和措施接近当地经验,群众易于接受,推广的阻力比较小。但其缺点是,在地区局限性,依赖于经验较多。适用于生产水平差异小、基础较差的地区。在推行过程中,必须结合试验示范,逐步扩大科学测试手段和指导的比重。 2、目标产量配方 ★养分平衡法 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换算系数*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注:(1)式中作物单位吸收量×目标产量=作物吸收量;(2)土壤测定值×0.15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3)土壤养分测定值以mg/kg表示,0.15为养分换算系数。 优点:概念清楚,容易掌握。 缺点:由于土壤具有缓冲性能,可以使缓效变成速效,土壤养分处于动态,土壤测定值是一个相对量,测出的公斤数不可能全部得到利用,作物也能吸收未测出部分的养分,计算出“土壤供肥量”,通常要通过试验,取得“校正系数”加以调整。 校正系数=空白田产量×作物单位养分吸收量/(土壤测定值×0.15) 校正系数Y与土壤测定值X的函数关系:
土壤碱解氮校正系数:Y=29.99-0.0575X
土壤有效磷校正系数:Y=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