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成长逻辑之辨外生与内生.doc
企业成长逻辑之辨外生与内生
内容摘要:企业成长一直是企业理论研究的重点,有关企业成长的理论解释也较多。但通过对企业成长的主要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理论的逻辑实质上是沿着“劳动分工”这一基本思路下的两条朝着不同方向演化的分支,一条是企业成长的外生思路,强调企业的成长受到外部既定条件的约束;另一条是企业成长的内生思路,强调企业成长是自发自生的,与外部条件无关。对于企业成长的正确认知,需要在糅合这两种解释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企业成长 分工逻辑 内生逻辑 外生逻辑
引言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该如何在市场机制下完成分配,而不考虑企业是如何将这些产品生产出来的。此外,基于同质性假设,相同规模的企业必定具有同样的经济,换句话说,不同的企业本质上的差异性主要在于其规模大小,即企业成长的标杆在于规模。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中,有的企业成长很快,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的扩张速度;有的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而不太关注产品的销售流通环节。由此可见,新古典理论并不能合理解释为何同一行业中相同规模的企业有的萎缩而有的得到扩张或成长,更不能合理解释现实中企业规模同质但绩效异质的事实。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非主流经济学则对企业成长事实进行了合理的理论解释。究其原因在于,它们共同地将企业进行异质性对待,即认为不同企业,其在资源、人才、能力、信息等方面存在着高度差异性。这一基本假设显然也更为符合现实情况。此外,新古典所信奉的“完全信息”、“利润最大”等基本假设也被这些理论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有限理性”、“利润为正”等概念。按发展历程来说,企业成长方面主要的理论大致有如下几种基石性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市场环境理论、产业集群理论、资源能力理论、知识文化理论等。本文认为,这些理论本质上其实是沿着“劳动分工”这一逻辑下的两条不同路径的深化。其中,将前四种理论归入“外生成长”逻辑,将后两种理论归入“内生成长”逻辑。本文通过对上述几种理论进行的辨析,提出对企业本质的理解需要同时对上述两种思路进行合理把握。
企业成长的分工逻辑:理论渊源
对于企业成长的理论思考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斯密(1776)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分工与专业化的“社会分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分工与专业化,这取决于市场范围,即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入是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支撑的。但是斯密缺乏对劳动分工过程中内生的知识与经验问题的重视,而是完全将其置于“劳动分工的好处这一命题下面去了”。换句话说,斯密过于注重市场容量对于分工的限制,忽视了知识经验等内生因素的作用,劳动分工的背后隐含着的其实是知识的分工(Hayek,1945)。
顺延斯密(1776)的这一思路,马歇尔(1890)将“社会分工”理论运用于企业分析,提出企业规模经济论,认为正是由于产业内分工与专业化带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外部经济等因素,导致了企业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成长。Young(1928)则对斯密的“社会分工”观点进行了拓展,认为尽管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范围,但是市场范围却又反过来取决于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化,由此他指出“分工取决于一般分工”的命题,即分工专业化与市场扩张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互为因果的动态演化过程。特别地,杨格提出了“干中学”的概念,强调了斯密所忽视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在分工与专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斯密―马歇尔―杨格”的理论演变过程来看,企业成长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同时外部的市场规模对企业成长也具有一定限制作用,企业成长正是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动态演化过程。之后的企业成长研究正是分别沿着这两条不同的思路进行下去的。
企业成长的外生逻辑
(一)交易费用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范式中,企业是一个“黑箱”,日常的运营和决策机制并不是理论研究的重点,经济学家们更关心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企业成长就取决于这种投入产出反映的所谓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则企业成长,反之企业萎缩,规模报酬不变,企业也就不存在成长。
以科斯为首的交易费用学派对新古典企业理论提出了批判,认为新古典范式对于企业的理解是严重脱离实际的,毫无解释力可言。他坚持认为现实世界的交易费用不为零,对于企业及其成长的解释应该引入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在科斯看来,企业的本质在于对市场的替代,是“一个契约对一系列契约的替代”,这种替代能够有效减少交易时的费用(Coase,1937)。但是随着对市场替代的规模上升,企业内部管理或协调的费用也会增加,这两个费用之间的边际比较则决定了企业的边界,也决定了企业的成长限度。
一定程度上,科斯对于企业成长的解释是横向的,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物理规模或边界,但企业其实还具有自上而下的纵向边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