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动的资本、流动的人
流動的資本、流動的人 影響人口跨國流動的鉅觀因素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展 文化影響(生活方式) 地主國的需求 地主國的移民政策 輸出國的移民傳統 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勞動力流動 勞動力跨國流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產業預備軍 Forced migration: periphery → core (slaves) Colonizing migrations: periphery → periphery (migration organized by core) EX: Chinese and Indians → Caribbean, Indians to east Africa 3. Voluntary labor migration: (a) periphery and semi- periphery →core (b) periphery → semi- periphery 志願性遷移的兩種流向 semi- periphery →core 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核心國的發展快速,人口成長不足以應付,政府以系統性的移民政策來引進大量勞工以維持資本家的利潤累積。 periphery → semi- periphery 半邊陲國家(新興工業國)接受核心國的資金與技術投資,逐漸工業化,產生許多工作機會,這些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了應付大量出口而擴張,發生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因此政府也積極引進外國勞動力。 國際移民與資本對外投資 從世界體系理論出發,Saskia Sassen提出一重要的命題: 勞工的跨國流動與生產國際化之間有密切的關連 勞動力雖然是跨國的遷移,但是,通常在一個相互關連的經濟體系中進行,這相互關連性在戰後最重要的是由國外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來連結。 FDI提供國際遷移的新結構: FDI接受多個國家,會產生勞動力外移的原因 勞動力的女性化 → 男性失業 → 男性移民 → 產生可能外移的人口 FDI帶來文化的接觸 FDI帶來工資比較的機會 FDI訓練當地員工適合到開發國家工作的技能 FDI and Uprooting of People 在戰後,資本主義擴張到更廣的全球範圍,土地變成商品,土地利用的轉變產生一群無根的農民 → 薪資勞動力大量產生(普羅化),但國內就業機會不足 → 遷移到工業化國家 Sassen理論的重點 強調跨國遷移的勞動者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產業預備軍,Sassen想找出1965年以後世界體系的變化與國際遷移之間的關連,有哪些新的條件(資本對外投資的數量與型態所造成的資金接收國社會的轉變)使得移民大量遷移至美國大城市。(有關資本國際化帶給非西方世界的衝擊,可以參考夏曉鵑, p162) Sassen的經驗研究 經驗研究的對象:大量勞動力在1980年初期遷移至美國的現象 提問:為什麼「新」移民潮在美國高失業率的時期大量湧進?而移民來自一些新興工業化帶來工作機會增加的地區,特別是被認為發展奇蹟的東亞各國?如果用地主國需求論(pull)來解釋,移民湧進的地區普遍有高失業率,因此不能成立。如果用來源國的貧窮來說明移民供給量增加(push),也不能成立。 初步觀察:在1965到1980中期,移至美國的移民來自美國對外投資多的國家與地區,特別是來自加工出口區設立的地方。 當代勞動力流動的特色 勞力供應國數目隨著進入世界體系的邊陲國增加 勞動力流動日趨商品化 對勞動力輸出國而言,勞動力成為出口商品之一,賺取外匯(以菲律賓為例)勞力仲介業、政府都加入這一行列。國際遷移已經不是個人的行動,而是政策鼓勵的結果,為了輸出高品質的勞動力,政府甚至提供訓練計畫。 外籍勞工在輸出國被視為需要時引進,不需要時即丟棄的生產機器,極少享有被接受為社會中一員的權利。 客工計畫(guest workers program)的盛行 輪流回國、短暫停留 禁止結婚生子 不准家人隨同 不准成為長期居留的移民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