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产学研合作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与高校的互动,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视角,分析了当前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提出了“三位一体四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22-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多主体联动的育人模式,不是学校的“内部事务”,而是涉及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1],必须要有社会的广泛参与。产学研合作,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2],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也是当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一、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通过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3]。它最早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赫尔曼?施耐德提出,主要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学习,以提高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主要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美国职业教育学会后来正式界定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理念”[4]。
(二)国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
当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在学习和摸索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有所偏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概括起来,其基本模式主要如下。
1.学习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此种模式学生的培养主要在学校进行。在学生培养方案中,除了特定的理论学习以外,还嵌入了实习实训教学模块。一方面,可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来进行学习,如工程制图、精工实习等;另一方面,可将企业的特定需求模块加入到教学环节中,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负责进行讲解和培训,培养学生特定的知识,其核心是理论学习中加入特定的实训模块,由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
2.参与式产学研合作模式。参与式产学研合作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即在校企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参加由企业冠名或赞助的带有一定企业需求的各种项目比赛、竞赛活动、科技活动和社团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创新来完成相应项目,从而得到能力的锻炼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的一种模式。其核心在于学生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3.体验式产学研合作模式。体验式产学研合作模式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此种模式需要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现场或工程实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包括认知参观、顶岗锻炼、带薪实习,以及“3+1”分段式培养和“订单式培养”等。此种模式能够给予学生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工作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有着直观的感受和亲自的体验,从而能够真正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此种模式又受到众多条件如实习时间、场地等的限制,往往不能够深入。
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分析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国外进行了很多年,其中美国的CBE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加拿大的“三结合”模式最具有典型性,但又各有侧重,均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技能。相比国外,国内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仍然停留在以教学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以完成任务为主的“三为主”状态,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系统性设计不足,动力机制缺乏,存在着时间分散、针对性不强、深入程度不够、考核困难等众多问题。
1.产学研合作教育系统性不足。当前,各大高校包括职业院校在进行大学生培养时,都把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一个方面加入到了培养方案中去,但实施效果却并不明显。对学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停留在参观了解、顶岗实习的初级阶段,参观了解和顶岗实习也都是走马观花、应付了事,实践时间长短不一,实践的内容大同小异,不具有个人针对性,没有相应的考核和效果评估,学生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2.产学研合作教育动力机制不足。产学研合作教育涉及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个人,理论上讲可以三方互利共赢,但实际操作中,合作的动力机机制往往不足。特别是作为合作教育中的企业方,因其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这种合作又往往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在合作中的动力不足。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虽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动力,但限于经费、安全等问题,并且随着扩招带来的影响,根本不能组织那么多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同时很多指导教师本身就缺少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导致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作为直接受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