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气的诊治(更新).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气的诊治(更新)短气的诊治(更新)

短气的诊治 临床上有大量以“上不来气”为主诉的病人,约占门诊病人的50%左右,然而医生使用各种检查手段包括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心肺血管CT造影、生化检查等,检查结果均正常,然而病人的气短症状仍然存在。医生却说病人没病,或者下一个“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似是而非的诊断,病人仍然遭受着气短、憋闷带来的痛苦。现代医学对这种疾病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来解决。 短气的临床表现 病人多于情绪波动时发作,也有病人无任何病史及病因可寻,一发作即表现为气短,自觉气不够用,深吸一口气后才能够缓解,但是不久又发作,或者稍有体力活动后即加重,为缓解气短的不适,病人多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严重者出现口唇、四肢发麻,丧失了劳动能力。也有部分病人自觉胸中有“隔膜”一样,吸之不入,呼之不出,好像呼吸凝住了一样。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认为:“所谓短气者,呼吸虽数而不能相续,似喘而不摇肩,似呻吟而无痛者,短气也。” 中西医学对短气的生理病理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多种疾病可以造成短气症状。首先,急性疾病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气胸、肺炎和气道阻塞等,引起肺水肿或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代偿性的引起呼吸加快,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多数医生都能诊断;其次,许多慢性疾病如肺结核、肺纤维化等也可以引起肺功能障碍而出现气短;第三,各种检查结果均正常而出现的气短,这种病理状态是现代医学的盲点,原因还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人体内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者是精神疾病在身体的反应。 祖国医学对此的认识。《黄帝内经灵枢·口问第二十八》描述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并且提出了治疗方法:当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丹波元珍认为:忧愁思虑则气抑不伸(《灵枢识》)。即忧愁思虑使人体气机升降失调,引起心血管系统拘急,拘急引起气道痉挛气流不畅,不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就需要深而大的呼吸来代偿,病人就表现出短气。这是心肺系统的功能性改变,尚未发生肉眼可见的器质性改变,所以现代医学手段无法发现阳性改变。张志聪认为:此言上焦之宗气,与下焦之生气相通,而行呼吸者也,夫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他认为,呼吸的完成依赖于肺和肾共同完成,肾气不足可引起短气。 张仲景认为: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金匮要略》) 。 在排除了器质性疾患的病人,短气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的痰湿、水饮、宿食等造成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异常。正如尤怡所说的一样:“平人素无疾之人也,无寒热、无新邪也,而乃短气不足以息,当是里气暴实、或痰、或食、或饮,碍其升降之气而然;盖短气有从素虚宿疾而来者;有从新邪暴遏而得者;二端并否,其为里实无疑,此审因察病之法也”(《金匮要略心典》)。程杏轩认为:胸所蕴者,氤氲之气,此处宜空而不宜实。空者,阳气宣也;实者,阴气着也。氤氲之气,一经拂郁,而营弗能从,则若痰、若瘀、若气、若饮,皆刺而痛之之具也。治法有升、有降、有导、有泄之不同,总不若此之开郁顺气,能宣发诸阳而使之开也 (《医述》) 。 气短的原因是由于肺内水邪为患,妨碍肺的功能的正常发挥。有人可能问,何水之有?急性左心衰时出现的端坐呼吸是最极端的水邪为患的例子;由于心功能不全,肺静脉血液回流入左心受阻,肺间质和肺泡内液体潴留。若心功能轻度异常时则为间质性肺水肿,而呼吸困难时为肺泡性肺水肿,即上述的“此胸中有水气也”。 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即呼吸短促而不相接续之意。可见于很多疾病的过程中。有虚有实。实证多突然发病,伴有胸腹胀满。呼吸声粗,多由于痰、食内阻,影响气机升降所致;虚证多实久病,声低息微,形疲神倦,多由于元气大虚所致。 (/baoku/shuyu/bz/nk/879.html) 气道促急者,肺虚而寒邪实也,如是者,不可概而论之。《圣济总录》 短气者。一属支饮。脉必弦滑。平人无寒热。冒眩。短气不足出息者。实也。金匮云。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仲景并出二方。分呼吸之短而治。妙义益彰。呼气之短。用苓桂术甘汤以通其阳。阳气化。则小便能出矣。吸气之短。用肾气丸以通其阴。肾气通。则小便之关门利矣。又云。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胀满者。浓朴大黄汤。(即小承气汤。) 一属气虚。东垣云。短气者。肺主诸气。五脏之气皆不足。而阳道不行也。气短小便利者。四君子去茯苓加黄。如腹中气不转者倍甘草。肺气短促或不足者。倍参加白芍。使肝胆之邪不敢犯之。若失血后阴火上乘而短气不足以息。或肾虚发热唾痰者。生脉散加归、、生地。病后产后。一切疮疽溃后。气虚不能接续。及年高病久。正气耗散之人。虽有痰火。不可作有余治。误用耗气之药。祸不旋踵。须大剂生脉散为君。少佐陈皮。扶接元气为主。《张氏医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meioxia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