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培优补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培优补弱

高一历史培优补弱·分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戴德炳) 试从经济地理角度上探究中华文明走上集权道路的根源? ——兼比较欧洲走上民主道路的原因?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集权统治的加强。整个中国历史基本上可以说就是一部政治集权从无到有的历史,是一部专制集权加强的历史。在中国的专制集权不断的加强的同时,欧洲却走上了一条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强调民主自由的道路。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我来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不论民主还是专制,都是一个政治概念。寻找政治的根源,最终还是要探究到经济上。经济基础、政治和思想文化三者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为了找寻中西双方走上不同道路的根本原因,最好的方法是到中西双方社会中去寻找根源。相比之下,我觉得用“文明”这个词代替“社会”更好一点,因为文明这个词更加强调长时间的变化的过程,而社会这个词更加强调社会金字塔般结构这样的一个状态。这样的文明还是比较好定义的:汤因比《历史研究》中册的附表五中包含了四个文明:1,(编号3)古代中国文明;2,(编号14)远东——主体;3,(编号18)古代希腊;4(编号21)西方。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历史发展没有中断,而集权的加强过程贯穿了古代中国文明和汤因比所说的主要存在于中国的远东主体文明,所以我姑且按照我的需要把这两个文明放在一起,称为“中华文明”,西方近代的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是存在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体系中,所以我也姑且把后面的两个文明放在一起,统称为西方文明。这样便于更好的讨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政治上,专制集权的加强是东方中华文明的发展主线,民主是西方文明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在西方历史上时而表现出来,时而被其他的现象掩盖。要寻找两个文明走上不同历史道路的原因,首先要从各自文明的存在基础——经济说起。?   一,两个农耕文明的特点?   请看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一段关于远古中国的记载:?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源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蛰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汪,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源鹿之阿。迁徒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本,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承波、士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笔墨不多,但是基本上能够反映当时中华文明的一点基本状况:1,处于分裂状态,各部落战乱不休;2,反映了当时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农耕;3,在一系列的征战中黄帝部落强大起来,打败了炎帝和南方的蚩尤。最后统治了中原的广大地区。?   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具有典型的农耕社会的特征。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素食为主,主食是粮食,同时养殖少量牲畜。粮食的来源完全是通过耕种。最早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有良好的灌溉条件,有广阔肥沃的土地。人们在广阔的平原上耕种土地,然后收获粮食。一开始是氏族公社为单位的粮食生产,然后进入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五帝时代的社会状况,已经为中华文明的特点奠定了基础。农耕为主的文明形态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分裂性。因为农耕往往就意味着自给自足,不论是远古的原始公社制度,还是中国中世纪盛行的小农经济制度、或是中国中世纪后期以及近代中国存在的农村大地主雇用劳动力耕种的方式甚至包括西方的庄园经济,只要能够拥有足够的耕地,农耕,就会导致封闭。人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能够自给自足,对外界社会的交流就显得多此一举。若有不慎,还会导致冲突发生。商业更加无从谈起。出现在两晋时代文学家们的诗歌里的桃花源式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是所有小农的梦想。这样,在中华文明里,农耕文明的特点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   西方文明的起源学术界公认的是希腊的爱琴文明。之后陆续出现的是希腊的城邦共和国和古罗马帝国。他们不像东方的文明那样拥有千里肥沃的平原,但是他们依然耕种土地。由于靠近地中海,而且在地中海的对岸还先后并列的数十个繁荣的文明,比如说铜器时代的爱琴文明“东航叙利亚而接触巴比伦文明”(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89页)希腊城邦时代的波斯帝国、罗马时代的非尼基等等。西方文明与周边的文明的交流如此密切,有和平的商业经济来往还有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