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第四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
第四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
2014年11月7-9日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一、特邀报告
1.细胞药代动力学及成药性研究(王广基)
2.物芯片技术的临床转化和应用(程京)
3.Initial(最初的) Studies in Immobilized(固定化的)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ffinity Chromatography(线粒体膜亲和色谱法): An Approach to Disease-Specific(特定疾病) Drug Development(Irving W. Wainer)
4.Application of novel P450 reductase(还原酶) knockout mouse models in toxikinetics studies(Jun Gu)
二、大会报告
1.药物分析最新进展(罗国安)
2.分析化学进展与药物分析创新(贺浪冲)
3.药物分析研究策略和体系(曾苏)
4.新药发现中的药物活性分析方法和策略(柴逸峰)
5.基于 AFAI-MSI 质谱成像技术的原位药物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何菁菁)
6.中药的质量问题以及检测关键技术和方法(马双成)
7.基于代谢组学的药物毒性机制研究(张尊建)
8.基于超高集成器官微流控芯片的临床前试验(林炳承)
9.功能性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江正瑾)
三、大会专题报告
1.DMPK研究中的生物分析:从小分子/大分子药物、高分子聚合物到纳米尺度药物(顾景凯)
2.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王义明)
3.联合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代谢组学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新方法(周国华)
4.食品和环境中药物残留的特异性分离与分析方法的研究(傅强)
5.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戴忠)
6.药物研究中基于“晶体海绵 X 射线分析法”的微量化合物快速定性分析(狄斌)
7.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从复杂中药体系中筛选酶抑制剂(邸欣)
8.高通量微量生物分析技术初探(包建民)
9.基于生物活性导向的中药药效成分的鉴定与分析(白钢)
10.体内不稳定五肽创新药物的生物分析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范国荣)
11.Discovery of active compounds from chinese herbs(草本植物)using chromatographic methods(层析法) (李绍平)
细胞药代动力学及成药性研究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作为一门量化学科,在药物研发、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发挥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贯穿药物研发全过程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科。经典的药代动力学理论是建立在血浆药物浓度的基础上,认为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成正比。但是,现代研究表明血浆药物浓度往往难以反映药物的真实药效,特别是靶点位于细胞内的药物常表现出药代-药效不相关的现象。
2000 年 SCIENCE 报道目前有超过 1/3 的药物靶点位于细胞内,包括 DNA、核受体、各种激酶、代谢酶等。对于这类作用靶点位于细胞内的药物,药物从血浆→靶组织→靶细胞需穿过多重屏障,其在细胞/亚细胞内的代谢处置过程是重要的科学问题,这与其能否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靶点发挥药效密切相关。因此,传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体系不全适用于这些靶点位于细胞内的药物评价与筛选。针对作用靶点位于细胞内的药物,我们提出将细胞视为一微观研究单元,阐明药物在细胞内及亚细胞器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外排的过程及与靶点结合的动力学特征。通过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细胞药代动力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模型,解决了靶细胞/亚细胞器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多个技术难题,并应邀发表论文,系统诠释了靶细胞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内涵,提出了靶细胞 PK/PD 结合研究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了药代动力学研究从“血浆”到“细胞”的突破。对于靶向作用和靶点位于细胞内的药物,特别是抗肿瘤类药物的研发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中,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建立了全细胞吸收和亚细胞分布的研究方法,并应用于中药肿瘤耐药逆转剂的研究,在亚细胞水平定量解析了人参皂苷 Rh2 协同增敏阿霉素的PK/PD 模型与药代动力学的贡献度。细胞药代动力学还应用于药物筛选,发现新型 PARP 酶抑制剂的活性与细胞核内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提示在新药设计中应注重其透过细胞核膜的能力。在纳米靶向制剂设计方面,设计的紫杉醇胶束可以有效改善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有较强的靶向性,体内外药效明显增加。此外,在抗感染药物增效等方面细胞药代 动力学也有很多应用。
物芯片技术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统生物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文档评论(0)